本期内容聚焦于2025年的重大趋势:详解AI Agent及其深远影响。
大家好,我是王煜全,欢迎收听王煜全要闻评论。近日,AI Agent(智能体)这一概念频繁出现在各大科技领袖的讨论中。黄仁勋在CES展上指出,基于AI Agent的Agentic AI将是未来的重要趋势。为此,英伟达推出了NIMs和NeMo两大技术平台,旨在帮助企业快速部署和管理AI Agent。黄仁勋在后续采访中表示,英伟达的核心任务是为行业巨头如ServiceNow、SAP和Oracle提供开发AI Agent所需的工具、库和模型,为整个AI生态奠定基础。
Meta的首席AI专家杨立昆(Yann Lecun)也在采访中提到,AI Agent是一个充满挑战的领域。短期内,AI系统需要能够执行一系列任务;长期来看,则需要下一代AI系统的支持。在前哨科技特训营直播课中,我们多次提及了Salesforce、Oracle和Palantir等公司在AI Agent领域的进展,并强调2025年将是AI Agent元年。现在看来,这一趋势正逐渐明朗。
AI Agent究竟是什么?Google在其最新发布的白皮书中定义:这是一种能够观察环境、利用工具并采取行动以实现特定目标的大模型应用。它不仅具有自主性,还能主动推理出下一步行动策略。简单来说,AI Agent就是一个能够自主工作的智能系统。有人认为,这将对打工人的就业产生较大影响。例如,微软和亚马逊近期宣布了裁员计划,似乎一场人与机器的竞赛即将展开。未来,谁的绩效不如AI Agent,就可能被淘汰。
然而,我们对AI Agent的影响有着更长远的理解。AI Agent的崛起并非简单替代人类工作,而是将深刻改变工作流程和商业模式。每个人都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任务,而那些能适应这一变化的公司和个人才能成为未来的赢家。例如,以往在手机上订餐的任务通常由用户自行完成,但若交给AI,则需要多个AI Agent协作完成:一个负责分析用户的饮食习惯,另一个根据消费水平选择产品,还有一个负责与各类APP互动,找到合适的餐厅和菜品,再有一个进行横向比较并给出最佳建议。此外,还需考虑健康和减肥等因素。因此,AI Agent的出现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工作任务,它们之间的交互高效且分工明确。这意味着,公司内部的人力资源部门将变得尤为重要,HR负责人也将成为关键管理者之一。他们需要与IT部门合作,重新评估每个岗位所需的工作,并思考如何将其整合成高效的流程。
尽管AI Agent的能力不断增强,但并非所有工作都将被替代。例如,特斯拉的超级工厂依然需要人类工人与机器合作,才能完成电动汽车的生产。未来,企业需要确定哪些任务适合交给AI Agent来自动化完成,哪些任务则应由人类员工来完成。这种人机协同将成为企业运营的新常态。同时,这也对人类员工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具备更强的复杂决策能力、同理心和创造力,并进行更加战略性的思考,以便在人机协作中发挥更大价值。相反,那些拒绝改变、不愿使用AI Agent的公司,将会迅速被淘汰。
然而,正确使用AI Agent并不容易,盲目使用可能会导致内部流程更加混乱。例如,许多公司曾以为IT化就是将信息存储在电脑上,结果发现仍需打印材料沟通,反而降低了效率。因此,公司应基于AI进行业务流程的重构,而不是简单地将原有流程中的部分工作交给AI。未来,业务流程应以AI为核心,人与AI Agent之间形成顺畅的交接和工作界面。每个员工应像管理者一样,负责评估和监督AI Agent的工作,并在必要时介入解决问题。只有当人不断给予AI反馈时,才能让AI变得更强大,实现人机协同进化。
Palantir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通过集成AI Agent到数据分析平台中,实现了快速的数据处理和洞察生成,大大缩短了项目周期,提高了决策效率。未来,所有公司都将变成人机混合的公司。那些具备进化能力的公司将更有前景。换句话说,要想成为最终的赢家,你的业务流程需要具备闭环反馈和基于反馈的改进机制,通过不断迭代和优化,使业务做得更好,从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总之,科技是这个时代最大的红利。把握红利离不开前瞻性的观察和思考。欢迎加入科技特训营,先人一步看清未来!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更多详细分析将在科技特训营中分享。感谢关注全球风口微信号,期待明天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