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亿,四川开抢VC/PE

图灵汇官网

四川正在加大力度推动创业投资发展。

最近,四川省政府发布了《四川省推动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这份文件围绕创业投资的募资、投资、管理和退出全流程,提出了21项具体措施,旨在吸引更多全国范围内的VC/PE机构落户四川。

这一系列措施的核心目标是促进产业发展。近年来,以成都为代表的四川城市在创投领域表现活跃,展现了其在硬核科技方面的实力。面对全国日益激烈的产业竞争,四川再次行动起来,明确了到2030年底的发展目标:全省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管理机构数量达到500家,管理基金数量达到2000只,管理总规模达到4000亿元,努力成为全国创业投资领域的高地。

文件特别提到要实施创业投资主体倍增计划。具体来说,四川将支持优秀管理机构在当地长期发展,并鼓励上市公司和行业龙头企业参与创业投资。符合条件的企业和机构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从而推动创业投资机构的集聚发展。其中,成都被列为创业投资机构集聚的重点区域,德阳、绵阳、宜宾等城市也被列入支持范围。

募资问题是创投机构最关心的话题之一。目前,国有资本已经成为一级市场的主力。四川通过政府引导基金让利、国资基金微利运作、市场化基金盈利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加入。此外,四川还加强了基金出资的联动机制,支持省内主要城市与政府引导基金和国资基金共同设立创业投资基金。

在投资端,四川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优势,通过推荐重点项目、搭建线上对接平台以及建立线下面对面机制等方式,促进资本与项目的高效对接,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针对国资机构“不敢投”的顾虑,四川采取措施放松了对创业投资基金的考核标准,营造出敢于投资、愿意投资的良好环境。一方面,完善了风险容忍和容错免责机制,政府引导基金和国资基金的投资损失容忍率最高可达60%,而对于早期或未来产业的投资,这一比例甚至可以提高到80%。同时,允许单个企业(项目)出现最高100%的亏损。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成都高新区已经有过类似的尝试。此次《措施》进一步提出,不再单纯以单个项目或单一年度的盈亏作为考核依据,鼓励政府引导基金和国资基金逐步放宽或取消回购条款,并根据企业技术先进性和基本面调整对赌条件。同时,建立了相应的容错机制和负面清单制度,健全风险防控体系。

退出问题是当前创投行业的痛点。《措施》提出,要拓宽创业投资基金的退出渠道,促进资金循环流动。具体包括畅通企业境内外上市通道、扩大S基金规模以承接存量投资、提升区域性股权市场的功能,以及探索更多退出路径。此外,还放宽了政府引导基金和国资基金的存续期要求,原则上不超过12年,特殊情况可延长至15年。

为了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保障,四川还将提供投资估值服务、搭建投后赋能平台、支持被投企业发展、强化投贷保担联动支持、加大税收扶持力度,并汇聚国内外创业投资人才,优化整体创业投资生态。

下一步,各部门将加强协作,确保各项政策落地见效。

这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推动产业发展。如今,VC/PE已经成为支持科技创新的关键力量,各地政府引导基金的兴起无不源于此。四川也不例外,自2015年设立省级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以来,通过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成功推动了爱乐达、极米科技等多个项目的上市。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兴产业的崛起,四川省政府引导基金体系持续壮大。

数据显示,在2024年中国新设政府引导基金的地区排名中,四川新增认缴规模达275亿元,仅次于上海和北京,位列全国前列。

期间,四川不仅吸引了中金资本、上海科创基金等知名机构入驻,本地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创投机构,如策源资本、成都科创投集团等,它们聚焦于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领域,推动四川创投生态日益活跃。

与此同时,各市之间的分工合作使得四川的产业布局更加完善。成都作为省会城市,已形成了多个万亿级和千亿级产业集群,成为吸引投资者的热门目的地。绵阳依托其深厚的科研背景,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宜宾则凭借新能源产业链的聚集效应迅速崛起。自贡、乐山、资阳、德阳等地也各有侧重,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这些努力带来了显著成果。2024年,四川GDP突破6.46万亿元,稳居中西部第一。

四川的逆袭并非偶然。尽管地处西南内陆,缺乏沿海优势且肩负生态保护重任,但凭借多年积累的产业基础和丰富的科教资源,四川实现了弯道超车。未来,这种产业变革的故事仍将继续书写。

本文来源: 投资界 文章作者: 青年汇聚
    下一篇

在当下 AI 技术渗透率加速升级的产业变革期,全球市场正涌现大量具备高成长潜力的 “AI+N” 创新企业,“三浪融合” 时代正孕育着价值增长超过 100 倍的早期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