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彼岸的新年钟声已经敲响。北京时间1月28日晚,正值中国农历除夕夜,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商——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Smithfield Foods)正式登陆纳斯达克。此次IPO发行价定为每股20美元,收盘时市值约为79.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70亿元)。
对于许多人来说,史密斯菲尔德这个名字或许有些陌生,但它背后的双汇集团却是众多中国家庭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13年,史密斯菲尔德因一场跨国并购案,从美国的一个著名火腿品牌变成了中国万洲国际旗下的子公司。万洲国际的董事长万隆,因其在猪肉行业的影响力,被誉为“猪肉王”。
在敲钟仪式上,85岁的万隆亲自到场。从河南漯河到纳斯达克,从双汇到史密斯菲尔德,万隆通过三个重大IPO项目,打造了一个市值超过2000亿元的企业帝国。在他身后,越来越多来自河南的食品企业正在筹备上市。
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成立于1936年,位于美国同名的史密斯菲尔德镇。这个小镇以其独特的花生喂养方式和特有的火腿配方而闻名。史密斯菲尔德的辉煌时期始于1981年,当时它收购了最大竞争对手Gwaltney of Smithfield,开始了大规模的并购扩张。
到了2001年,史密斯菲尔德已控制了美国约10%-15%的生猪产量。如今,该公司不仅是美国排名第一的猪肉生产商,也是全球最大的生猪生产商及猪肉供应商。在全球范围内,史密斯菲尔德拥有50,200名员工,年收入达到140亿美元,并在多个国家设有生产基地,每年加工约2,700万头猪,生产超过60亿磅猪肉。
史密斯菲尔德的主要业务分为包装肉类业务、新鲜猪肉业务以及垂直整合的供应链和生猪生产部门。其中,包装肉类业务是公司的核心和财务支柱,旗下拥有多个知名品牌,如Smithfield、Eckrich、Nathan's Famous等。这些产品包括培根、香肠、热狗、熟食等,市场占有率高达20%,客户包括沃尔玛、山姆会员店、Costco、麦当劳等知名连锁超市和快餐店。
根据最新财报,截至2024年9月,包装肉类业务和新鲜猪肉业务的销售额均为59亿美元,分别占总销售额的58%。部门利润分别为8.55亿美元和1.96亿美元,占总营业利润的109%和25%。
然而,近年来受市场竞争影响,公司财务表现有所波动。2021年至2023年,史密斯菲尔德食品的收入分别为150.09亿、161.99亿、146.40亿美元,净利润分别为3.89亿、8.11亿、-1.33亿美元。而在2024年前九个月,公司营收为101.90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2%;净利为5.81亿美元,上年同期净亏损为200万美元。
2013年,双汇国际以7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史密斯菲尔德,这是中国企业在美收购的最大一笔交易。收购完成后,史密斯菲尔德从纽交所退市,成为双汇国际的子公司。尽管收购价格比市价溢价31%,但双汇国际董事长万隆表示,此举将实现全球扩张战略,最终形成了双汇发展、物流及其他附属产业,以及以史密斯菲尔德为首的美国及国际业务三大板块。
万隆的故事只是河南籍企业家群体崛起的一个缩影。今年初,蜜雪冰城更新了招股书,展示了一家店铺超过4.5万家、卖出74亿杯饮品、零售额达478亿元的成就。其创始人张红超从商丘来到郑州,开创了蜜雪冰城的传奇。
另一位河南籍企业家刘鸣鸣,创立了安井食品,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成为全国速冻食品巨头,市值超过200亿元。近期,安井食品宣布启动H股上市计划,并提交了上市申请书。
从牧原股份的冷鲜肉到三全食品、思念食品的速冻饺子,再到千味央厨、锅圈的预制菜,以及莲花健康的调味料,河南籍企业家在食品餐饮行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广阔的平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塑造了河南人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精神。当这种精神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便催生出了食品餐饮行业中最活跃的上市队伍。
这不仅仅是一个个商业故事,更是河南人在广袤的中原大地上书写的一段段朴实而又生动的历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