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和创新科技署举办了“创科产业引导基金”意向书简介会。会上正式邀请社会各界提交意向书,并提出了基金的初步框架,包括战略投资者所需承诺的资金数额、基金经理的资质要求以及子基金的主要条款,截止日期为3月3日。
此次会议标志着香港100亿引导基金的正式启动,一场大规模的招商活动也随之展开。
2024年10月,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发布了《2024年施政报告》,宣布将设立一个100亿元的创科产业引导基金。该基金旨在吸引市场资金投资于特定的战略新兴产业,从而构建一个系统的创科产业生态系统。
如今,该基金的具体细节已正式公布。基金将设立于“创新及科技基金”之下,并涵盖五大领域: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半导体与智能设备、数字化与转型升级,以及未来与可持续发展。
根据官方的布局构思,香港政府将在每个领域设立一个或多个子基金。政府作为有限合伙人(LP)向这些子基金注资,并通过遴选普通合伙人(GP)来进行管理和融资。基金将以市场化的方式运作,整个流程借鉴了内地的引导基金模式。
基金的目标是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投资处于成长阶段的创科企业,实现“早期、小型、硬科技”的投资策略。通过投资“链主”企业和龙头企业的多元化项目,基金将推动香港创科产业的发展。此外,基金还计划通过引进企业来填补和强化目标产业链,促进各节点企业的合作,形成具有香港特色的产业链。
关于基金的投资要求,香港政府列出了以下三个要点:
基金的存续期也参照了内地的“耐心资本”模式,规定每个子基金的期限最长为12年(包括延长期),投资期最长为6年。香港政府预计从2026-2027年度开始逐步启动投资。
香港政府还希望,通过专业基金经理的募集能力和战略投资者的参与,使整体子基金规模达到至少400亿元,即市场资金是政府出资总额的至少三倍。
香港创新科技及工业局指出,该基金标志着政府在投资创新及科技产业方面的理念转变,充分利用市场力量,将资金集中投入到特定的战略产业。这一做法借鉴了内地提出的“政府引导基金2.0”。
事实上,香港早在2022年就借鉴了内地引导基金的做法,推出了“港版淡马锡”——“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HKIC)。该公司由特区政府全资拥有,负责管理和整合规模达620亿港元的四大基金,其中包括一个300亿港元的“共同投资基金”,被视为香港版的“政府引导基金”。
该公司首任CEO陈家齐多次强调,港投公司主要聚焦于硬科技、生命科技以及新能源/绿色科技等领域,这也与创科产业引导基金形成了互补。港投公司已经与多家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包括思谋科技、百图生科、银河通用等。
这些合作项目大多强调为香港本地产业赋能,例如设立科创中心、培养相关人才等。这也可以看作是香港借鉴内地思路进行招商引资的具体实践。
除了100亿创科产业引导基金,香港还提出优化创科创投基金,计划调拨15亿元与业界合作,成立联合基金,专门投资于初创企业。这一举措将进一步提升香港初创生态系统的建设。
据香港投资推广署署长刘凯旋透露,2024年有539家境外和内地企业在香港设立或扩展业务,同比增长41%,创下历史新高。这些项目带来了677亿港元的外来直接投资,并创造了超过6864个就业岗位。这表明香港正积极吸引新兴产业,展开了一场激烈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