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创机器人(2252.HK)完成了新一轮配售,筹集了约2.66亿港元的资金。
作为国内手术机器人领域的领军企业,微创机器人旗下的腔镜手术机器人和骨科手术机器人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批准并实现了规模化销售。这些产品的成功不仅得益于国内政策的支持,如“十四五”规划中的腹腔内窥镜手术系统大幅增加,还受到医疗设备更新改造等政策的推动,使得未来几年内手术机器人的市场需求持续上升。
同时,微创机器人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也非常出色,其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在全球范围内的订单已超过50台,鸿鹄骨科机器人则在五大洲的重要市场实现了商业化覆盖。
然而,随着更多企业的加入,国内手术机器人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此外,医疗器械出海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专利和技术推广方面的挑战。
微创机器人于2014年开始研发腔镜手术机器人,并于2015年在中国成立公司。2021年,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微创机器人已拥有多个获批产品,包括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鸿鹄骨科手术机器人、R-ONE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和Mona Lisa前列腺穿刺机器人。其中,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和鸿鹄骨科手术机器人均已获得海外市场的批准。
尽管微创机器人的核心产品近几年才获批,导致公司的营收规模相对较小,但2024年上半年的营收已达到0.99亿元,同比增长约108.5%。由于前期投入较大,公司在2022年和2023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4亿元和-10.12亿元。不过,2024年上半年的亏损已显著收窄,归母净亏损约为2.77亿元。
为了缓解财务压力,微创机器人在2024年下半年完成了两次配售。7月5日,公司通过配售新H股筹集了约1.14亿港元。12月10日,公司再次配售,共筹集了约2.66亿港元。
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是微创机器人的旗舰产品之一。2022年1月,该产品获得了国家药监局颁发的上市注册证,成为首款由国内企业研发并获批上市的四臂腔镜手术机器人。随后,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在多个科室的应用也得到了国家药监局的批准。2024年5月,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获得了欧盟CE认证。
根据公司2024年11月的数据,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在全球的累计订单已突破50台,国内市场占有率居首,海外单中心手术量超过100例。
微创机器人的鸿鹄骨科手术机器人于2022年4月获得了国家药监局的上市批准。同年7月,该产品获得了美国FDA的510(k)认证。2022年12月,鸿鹄骨科手术机器人获得了欧盟CE认证。2023年9月,鸿鹄髋膝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也获得了国家药监局的批准。
截至2024年12月11日,鸿鹄骨科手术机器人已获得中国、美国、欧盟、巴西、澳大利亚、英国、印度和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批准,并在亚洲及欧美10多个国家的医疗机构中辅助实施了超过1500例TKA手术。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十四五”规划,腹腔内窥镜手术系统的规划数量达到了559台,较“十三五”期间大幅增长。一些观点认为,到2025年,国内腹腔内窥镜手术系统将加速放量。此外,国务院印发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也提到,要鼓励医疗机构加快医学影像、放射治疗、远程诊疗和手术机器人等医疗装备的更新改造,这将进一步推动手术机器人等医疗设备的需求。
尽管手术机器人市场前景看好,但国内市场竞争也十分激烈。例如,腔镜手术机器人领域已有多个品牌获得批准,包括威高妙手S、康多机器人、精锋、北京术锐和康诺思腾等公司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