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碳路未来》,全景呈现华为智能光伏助力客户技术创新

图灵汇官网

随着清洁能源比例不断上升,它逐渐成为主要能源来源,但其波动性和间歇性对电网稳定提出了新挑战。如何借助科技手段实现清洁能源基地从规划到运营的全周期数字化管理,保障光伏储能的质量、安全和效率,成为行业关注的核心议题。央视网纪录片《碳路未来》第二集聚焦能源企业的科技创新,展现了能源央企与华为在提升清洁能源利用效率方面的实践。

水风光互补的绿色发电

位于四川甘孜州的扎拉托桑雪山之巅,雅砻江流域的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充分利用地形优势。柯拉一期光伏电站地处此地,其发电量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冬季和春季发电较多,而夏季和秋季相对较少,与水力发电形成天然的季节互补。由于地理位置独特,电站建设需精心策划,并借助先进技术完成。

2023年,雅砻江公司与华为合作成立联合创新中心,借助华为的技术优势,为柯拉一期光伏电站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例如,在规划阶段,设计团队采用无人机实景建模,生成三维可视化模型,弥补了数据匮乏的问题。

在维护环节,柯拉一期光伏电站占地广阔,仅靠人工难以高效完成200多万块光伏组件的巡检任务。与华为合作后,工作人员利用智能IV诊断和无人机AI图像识别技术,提升了故障定位的效率与精度。此外,双方共同研发的智能运维驾驶舱系统简化了运维流程,工作人员通过数字地图即可快速定位问题设备,使故障排查时间减少了三分之一以上。

在运营层面,雅砻江公司基于华为的技术积累,建立了发电效率评估体系,帮助技术人员迅速找到影响发电量的关键因素,从而采取针对性措施提升整体性能。

借助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解决方案,柯拉一期光伏电站实现了从规划到运营的全流程优化,为新能源电站注入了强大的智能化动力。

智能储能提升清洁能源利用率

光伏发电作为推动能源转型的重要力量,因其依赖光照条件存在局限性。为此,配备高效的智能储能设备至关重要。在湖北中广核储能电站,华为提供的智能组串式储能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比传统集中式储能方案,智能组串式储能系统更加灵活且易于扩展。每个电池簇配备独立的小型变流器,即便某一部分出现问题,其他部分仍可正常运作,保证储能系统的连续性。自该技术投入使用以来,湖北中广核储能电站的充放电量提高了15%,系统效能显著提升。同时,华为的大数据分析能力使工作人员能够提前预测电池热失控的风险,大幅增强了储能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湖北中广核储能电站作为中国广核集团首个储能技术创新试点,与华为的合作不仅优化了区域电网结构,还开创了共享储能的新模式,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构网型储能保障电网稳定

新疆三塘湖地区拥有丰富的风光资源,是全国重要的新能源输出基地。然而,风力和光伏发电因受自然条件限制,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这给电网稳定带来了挑战。尽管储能系统可以缓解这些问题,但现有设备普遍缺乏主动支撑能力,容易引发电网故障。

传统的跟网型储能完全依赖主电网运行,一旦电网出现异常,可能导致大面积停电。而在新疆三塘湖,华润电力与华为数字能源合作部署了构网型储能系统,具备主动调节电压和频率的能力,无论并网还是离网状态下都能稳定运行。该项目通过增加PCS(智能储能控制器)配置,提高了系统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使得当地新能源在电网中的占比从40%提升到了60%。

随着全球向新能源迈进,华为的构网型储能技术展示了卓越的可靠性和适应性,为清洁能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高原上的柯拉光伏站到长江边的中广核储能站,再到三塘湖的构网型储能工程,能源央企携手华为,用创新科技书写了清洁能源发展的新篇章。

本文来源: 图灵汇 文章作者: 杨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