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与民生研究院发布了《短视频直播平台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研究报告(2024)》。报告指出,到2024年底,快手平台总共创造了4320万个就业机会,并催生了174个新职业。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与民生研究院副院长周广肃表示,作为数字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短视频直播平台近年来迅速发展,不仅推动了经济增长,还在就业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直播+”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新业态的涌现,特别是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
报告显示,快手平台直接带动的就业机会为2300万个,包括短视频创作者和主播。另外,快手平台间接带动的就业机会为2020万个,其中包含573万个由内容生态带来的就业机会,例如MCN机构、直播公会和相关服务商的就业机会,以及1447万个由直播电商带动的就业机会,如直播间工作人员和上下游产业链的就业机会。
直播电商等“直播+”产业的独特生态优势,使其能够深度赋能产业链上下游,从而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据统计,直播电商GMV每增加一亿元,就能带动约1200个就业岗位,显示出较强的就业拉动效应。
00后大学生文淼从东北农业大学毕业,进入直播电商领域成为一名“直播氛围师”。她在助农直播间里负责设备调试、后台操作、维持直播秩序和数据分析等工作。仅仅半年时间,她已经帮助上万件农产品走出山区。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表示,短视频直播平台不仅是一个展示个人才能的平台,还是一个连接消费者和商家供需的平台,支持了众多中小商家的发展和就业。
新职业的出现也得益于短视频直播平台的发展。2024年7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多个新职业,如网络主播、直播招聘师等,均来自“直播赛道”。
快手平台凭借7亿多用户基础和丰富的直播生态,催生了174个新职业,大大扩展了中国的就业领域。调查显示,九成青年对数字生态中的新职业持积极态度。
短视频直播行业正在吸引大量就业人员,形成了专业化的就业生态。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人社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原党委书记陈李翔认为,随着短视频直播生态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越来越多的新业态和新职业不断涌现。短视频和直播平台与实体经济结合,推动了传统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带来了就业倍增效应。
此外,快手平台推出的“直播带岗”模式,显著提高了人岗匹配效率,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了高效的沟通桥梁,推动了招聘的线上化进程。
周广肃还提到,多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开始提供免费的直播运营技能培训课程,涵盖了电商运营、短视频制作和直播带货等领域。这种方式不仅帮助了重点人群实现就业,还为他们提供了长期职业发展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