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9月26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兼综合规划司负责人范振宇透露,根据《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的规定,到2025年,我国将建设一批交通新基建的重点项目,形成一系列可复制推广的应用场景,并制定修订一系列技术标准规范。这将显著增强交通运输领域的精准感知、精确分析、精细管理和精心服务能力,从而有效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的运行效率、安全水平和服务质量。
范振宇指出,为了改善公众的出行体验,“十四五”期间,交通运输部将继续推进机场和高铁等大型客运枢纽的便捷化设施改造和智能化建设。一方面,将加速建设综合立体换乘设施,缩短旅客换乘距离;另一方面,将进一步普及电子客票的使用,推动跨运输方式的安检互认,提高行李直挂的比例,并发展联乘运输服务。此外,还将加强对枢纽的客流、车流、环境等信息的智能化动态监测,实现智能化的运力组织调度和旅客疏导,从而提高综合换乘效率。
范振宇还提到,提升恶劣天气条件下高速公路的出行效率和安全保障服务,是新一轮智慧公路建设的关键内容。未来将继续从两个方面推动相关工作:一是加强路网的智能化监测、调度和管控能力,力求做到“三及时”,即提前通过智能化手段监测和预警气象变化,快速启动路网智能协同调度,以及及时应对交通突发事件和事故,确保运行安全和高速公路的通行效率;二是提高智慧化服务水平,利用5G、北斗导航系统、毫米波雷达和大数据等智能技术手段,精准推送交通突发事件信息,提供伴随式的智慧出行服务,尽可能减少恶劣天气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另外,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兼政策研究室负责人孙文剑表示,今年将重点推进便利老年人打车出行的相关工作,不断提升交通运输行业的适老化服务水平。各地交通运输部门正大力推广95128约车服务热线,目前已有70个地市开通了这项服务。同时,指导主要平台公司开通并不断优化“一键叫车”功能。截至现在,各大网约车平台已在近300个城市推出了“一键叫车”服务,为超过660万名老年乘客提供了1500多万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