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云入端,岩山科技旗下岩芯数智驶上端侧模型快车道

图灵汇官网

云端与端侧模型的竞争格局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云端大模型与端侧模型的竞争日益激烈。去年上半年,谷歌推出了PaLM2的轻量级版本“壁虎”,这款模型可在移动设备上离线运行,率先在端侧模型领域打响了第一枪。年底时,端侧模型的时代正式拉开帷幕。

法国创企Mistral AI发布了Mixtral 8x7B模型,微软则在短时间内加速研发,从27亿参数的Phi-2跃升至SLM(小语言模型)Phi-3系列,强调其高性价比——“成本更低,但响应能力接近更大规模模型”。谷歌携Gemma模型向Meta的Llama-2大模型发起挑战,而苹果也宣布其“小模型”家族将更接近“让人工智能在苹果设备上本地运行”的目标。

在中国上海张江,一家通用大模型厂商——RockAI,正驶向端侧模型的快车道。凭借类脑分区激活的工作机制、改进反向传播算法,RockAI逐步实现“同步学习”,并在多模态技术上领先业界。其CEO刘凡平带领团队,正引领一场技术创新革命。

走向设备端的先锋——Yan 1.2

今年1月,RockAI发布了国内首个非Attention机制的通用自然语言大模型——Yan1.0,标志着迈向设备端的重要一步。Yan1.0模型完全支持私有化部署应用,无需裁剪和压缩,即可在主流消费级CPU等端侧设备上流畅运行。在Mac笔记本上展示模型运行推理的现场,刘凡平描绘了未来在更加便携设备上进行无损部署的蓝图。

随着Yan 1.0进入1.2阶段,该模型首次成功在树莓派上运行,将无损适配低算力设备变为现实。树莓派,作为全球知名的袖珍型高性能微型电脑,广泛应用于物联网、工业自动化、智慧农业等多个领域。尽管面临不少大模型玩家采用“有损压缩”的挑战,RockAI基于底层技术的“破坏式”创新,确保了原生无损放入的实现。

“为设备而生”的Yan架构

不同于传统Transformer模型的局限,Yan架构专为低算力设备设计,以百亿级参数媲美千亿参数大模型的性能。它通过提升记忆能力、训练效率和推理吞吐量,实现云端运行的高性价比。Yan模型的关键模块MCSD Block,展示了其在多模态下的潜力和优势。

数据表明,Yan模型在单张4090 24G显卡上的表现优于Transformer模型,当输出token长度超过2600时,仍能稳定使用14G显存,理论上支持无限长度推理。通过兼容更多设备,RockAI实现了“为设备而生”的愿景,使通用大模型能够适应多样化场景。

同步学习与个性化服务

岩芯数智的创新路径指向“同步学习”,这是一种旨在让模型实时学习和更新的能力。与传统云端大模型不同,同步学习允许模型在训练和推理过程中实时更新,实现知识的持续积累和优化,从而更好地适应个性化场景。这一理念源于人脑神经元分区激活的启发,通过类脑分区激活的工作机制,Yan模型能够根据学习类型和知识范围调整特定神经元,减少数据训练量,有效发挥多模态潜力。

随着Yan模型的持续迭代,岩芯数智正向着构建个性化、智能化生态的目标迈进。通过同步学习,模型能够适应用户习惯,提供定制化的服务,使手机、电脑乃至智能家居等设备都能个性化匹配用户需求,形成多样化的智能交互体验。

前瞻性的C端商业化布局

岩芯数智的商业化战略已从B端扩展至C端,聚焦于低算力设备,旨在满足AI与本地设备融合的趋势。公司通过与硬件和芯片厂商紧密合作,优化端侧模型的适配性,加速Yan 2.0的商业化进程。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岩芯数智正逐步构建一套面向未来的、适用于各类硬件的AI操作系统,旨在为用户提供更高效、个性化的智能体验。

本文来源: 图灵汇 文章作者: 晏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