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网络小说平台已经推出了AI写作智能体,网络文学是最早采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文学领域之一。
在《天命使徒》的开头,一位身着黑衣的年轻人在夜幕中坚定前行,穿过迷雾芜谷。他的步伐精准,仿佛一名优雅的舞者,在险象环生的世界中寻找自己的节奏。
这部超过100万字的长篇小说,主要人物多达8位,其文本几乎完全由国内的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生成。该小说由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院长王峰及其团队创作,并于2024年4月发布。
在小说发布后的半年内,王峰团队又开发了长篇小说创作平台“灵咔灵咔”。通过这个平台,用户只需点击几个关键词,就能生成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南方周末记者在平台上随机选取了“无敌流”“学神”“疯批”“百合”“架空”“都市”等关键词,经过简单的操作,生成了一篇名为《都域纪元之正义光》的网文,全文共100章,每章约3000字,整个过程耗时不到2分钟。
尽管这部网文的语言略显粗糙,存在内容冗余等问题,但整体上人物称谓稳定,逻辑连贯,细节描写生动,乍看之下并未显现出典型的“机器人味”。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发布的《2023年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截至2023年底,中国网络文学作者规模已达2405万,作品数量为3620万部,用户数量为5.37亿,同比增长9%。这表明中国网络文学产业正在快速发展。
网络文学是最早采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文学领域之一。近年来,多个网络小说平台纷纷开发了AI写作智能体,网络上也出现了许多教授如何使用AI写作网文的课程。早在AIGC技术兴起之前,就有博主利用Excel工具制作了一个男频网文生成器,不仅包含人物、地点、世界观等基本信息,还能生成54个核心剧情“爽点”。
随着智能体的不断升级,AI与人类创作的界限是否依然清晰?
《天命使徒》讲述了一个简单的故事:一位青年修仙者在修行中徘徊于明暗之间,最终选择与爱人回归平凡生活,不再孤独求道。这部小说显得有些套路化,属于市面上常见的带有“玄幻”“修仙”“少年成长”标签的男频小说。
创作过程采用了“大模型+提示词工程+人工后期润色”的方式。王峰团队在阅读流行网文后,设定了剧情框架和人物角色,并借助大模型生成提示词,再由大模型生成文本,最后进行人工润色。
王峰发现,保持文本一致性是使用大模型撰写长篇小说最困难的部分。经过测试,他发现依靠大模型自身逻辑生成小说,目前的写作极限是三万字。这是因为人类写作是线性的,而AI则是“模块化写作”,从一段基本提示开始,同时开始各个部分的写作。
这种特性导致大模型在创作过程中常出现逻辑错误,如故事中途主人公死亡,随后却又复活。因此,长篇小说的创作需要大量的提示词。为了训练大模型处理海量提示词的能力,王峰团队将目标字数设定为一百万字。目前的大模型在输入一段提示词后,平均生成500字的内容,因此百万字的创作需要至少2000条提示词。
提示词的质量至关重要。在内容上,需要向大模型传达具体的情节逻辑,并告知其角色成长的重要性。在风格上,提示词应与预期生成的文本风格一致。例如,若想生成清宫风格的小说,提示词应避免现代风格,使用古典词汇。
此外,通过与现有文学风格的类比,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王峰团队尝试了多种大模型,发现有的擅长细节描写,但结构不够完整;有的逻辑性强,但语言枯燥。这与大模型训练的语料库有关。
《天命使徒》的创作历时一个半月,王峰认为其文学质量仍有提升空间,给这部小说打出了61分。他要求团队成员尽量保留大模型生成的文本原貌,不进行过度润色。
王峰认为,AI网络文学是人类通往智能文学的一座桥梁。虽然智能化写作短期内难以超越人类作家,但网络文学剧情模式化、语言直白等特点使得AI有更大的应用空间。然而,随着AI写作的发展,版权、抄袭、“洗稿”等问题也逐渐浮现。例如,番茄小说平台要求作者签订“AI训练补充协议”,引发了一些作家的不满。在海外,许多AI生成的“垃圾书”充斥亚马逊网站,其中不乏误导信息。
王峰预测,未来人工智能小说创作的数量将极大丰富,但也会出现大量劣质作品,遴选优质作品的机制将变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经典文学创作不会消失,但网络文学评价标准将发生变化,未来的智能文学遴选机制也将不同。
王峰认为,AI网络文学的意义在于让更多普通人能够创作长篇小说。他相信,尽管只有少数人能写出高质量的作品,但AI可以让更多人进入文学创作的大门。王峰指出,虽然目前智能文学可能存在枯燥乏味的问题,但这可能成为未来的一种标准。
另一方面,魏萱担心,如果不加以人工干预,大模型可能会延续人类的偏见与刻板印象。目前,成熟的AI模型已具备一定的伦理训练,但在一些固定模式和成见方面,仍需明确告知才能改变。
南方周末记者 陈荃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