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想未来和AI工作的方式

图灵汇官网

导读

当前,我们已经能够借助AI完成大量工作任务,但仍存在一些局限。如果AI的能力进一步增强,限制进一步减少,我们可以实现哪些可能性呢?本文对未来的工作和流程进行了展望,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未来的想象

不久的将来,李潇然坐在自家阳台上,凝视着灰蓝色的城市天空。他的脑海中始终有一个想法——为疫情后逐渐恢复的旅游业开发一款智能“云导游”服务,既能满足安全与个性化需求,又能为旅行社和游客提供智能化的数据支持。

第一步:一个想法的诞生

李潇然没有任何编程背景,也不了解复杂的技术细节。但他在一个名为“FlowMatrix”的全流程AI开发平台上输入了一个简单的描述:“我想开发一款应用,能够根据用户的健康状况和个人喜好来规划旅行路线,具备线上VR参观和智能路线规划的功能。”

提交需求

他打开了FlowMatrix,并在需求框中写道:“这款应用应该提供VR实时导览、健康检查提醒、动态路线规划和社交分享等功能,而且应该让用户能够方便地订票和入住酒店。”

智能设计

平台通过大模型自动将项目分解为多个任务,包括UI界面设计、数据库架构、功能模块和用户交互流程等。每个任务都有相应的设计草图和业务逻辑图。李潇然只需查看概要,因为AI会自动优化设计,确保符合用户体验原则和行业最佳实践。

第二步:零代码,自动上线

在完成了基础功能设计后,FlowMatrix的代码生成AI引擎开始工作。它根据分解的任务,迅速生成了后台程序、前端页面、服务器脚本甚至API文档。李潇然收到了一系列简报:

  • 核心功能完成:VR图像处理、地图导航、健康状况管理等核心服务的代码已提交到云端仓库。
  • 测试结果:自动化测试机器人报告显示,初版功能的稳定性已达到93%,预计24小时内可提升至95%以上。
  • 一键部署:AI自动选择了最优的云服务方案,根据系统负载预估进行弹性扩容,并设置了监控报警流程。李潇然只需点击“确定”,整个软件就部署到了服务器上。短短三小时后,“云导游Alpha版”已经可以对外访问并提供测试服务。

第三步:AI驱动的市场验证

项目部署完成后,FlowMatrix自带的“智能增长”模块接管了营销和运营。它开始自动分析目标人群,通过社交媒体和公共数据接口锁定潜在用户群体,并生成了一份重点推广名单。AI还根据用户画像设计了分场景的广告素材和推广文案,并在各大旅游论坛和社交媒体上精准投放。每隔半小时,系统会向李潇然发送一份运营简报,包含新增用户数、活跃时长、路线规划频次等关键指标。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如用户反馈VR画面延迟,系统会自动调整VR服务的云端配置。

第四步:人与AI,谁更需要谁?

在兴奋之余,李潇然注意到许多传统旅游从业者的焦虑。有人留言:“我们还需要导游吗?只要一个AI就能带游客看遍全球……”有人在网上发帖:“我们每天只是写一些脚本,AI都帮我们自动生成了,我们还有什么活路?”还有大学生在社交平台上说:“读了四年软件工程,却发现AI写的代码比我更靠谱、更快。”这种焦虑和迷茫,李潇然感同身受。他在群聊里看到很多朋友都在讨论:未来只需要业务想法和AI,如果自己只会写代码、只会做单一职能就会面临被淘汰。只是他没想到这种变化会来得如此迅速。

第五步:从焦虑到转型

“云导游”项目上线十天后,初步营收数据显示广告点击率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VIP付费订阅量也在持续上升。这让李潇然看到了巨大的潜力。他决定继续拓展功能:连接各地景区的现场摄像头,实时识别拥挤度,让AI帮助规划更合理的行程安排。就在这时,他收到了FlowMatrix的一条提示:

“检测到AI可以自动生成实时路线规划模型。我们建议您升级至高级付费套餐,让‘云导游’进入全自动迭代模式。AI将根据用户使用数据自动设计新功能、重新编写后台逻辑,并执行业务策略测试。是否确认升级?”

这意味着,连想法迭代都能交给AI了。从此以后,人类只需设定目标和方向,项目将在背后自我学习、自我迭代、自我优化。李潇然在确认升级前陷入了短暂的思考:如果有一天,连“最初的想法”都能由AI给出,那么人还能掌握什么?

尾声:迈向“想即所得”的时代

最终,李潇然还是点了“升级”。一周内,“云导游”自动添加了多语言翻译、跨境支付和全息投影导览等前沿功能,迅速占领了更大的市场。李潇然感到兴奋,但也愈发敬畏AI带来的变革。它不仅改变了生产方式,还动摇了许多人的未来定位。它降低了创业门槛,让普通人也能像互联网巨头一样快速迭代、抢占市场,但同时也催生了新一轮的“淘汰赛”:那些停留在低层级技术或单一职能的人将被无情地取代。

夜晚,城市的霓虹灯在李潇然眼中依旧闪烁。站在落地窗前,他默默思索着未来:当一切都变得“想即所得”,我们还需要做什么?也许在未来,能始终保持对需求的敏锐感知、对社会人性的洞察,以及对创造意义和价值的思考,才是我们继续存在的真正理由。

这是一个只需一个想法,就能创造一切的时代。项目落地如此之快,技术迭代如此之猛,商业模式在瞬间完成搭建和验证。正如我们每个人心中或多或少的焦虑:当AI成了全能选手,能做得比人更好、更快、更多,人的价值究竟在哪里?但或许,这也是人类拓展思维边界、发挥创造力的全新机会。在这条路上,每一个能提供真实想法、独特思维和深层洞见的人,都有可能成就另一个奇迹。

本文来源: 互联网 文章作者:
    下一篇

导读:娜塔莎雅克(Natasha Jaques)是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助理教授。此前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读博期间,她曾开发一种语言模型微调技术,后被用于 OpenAI 使用基于人类反馈强化学习(RLH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