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子中心即将上市。
从中国证监会最新公布的信息中了解到,高端母婴护理品牌圣贝拉已获得批准,正式启动在香港联合交易所的IPO进程,计划发行不超过1.92亿股普通股。圣贝拉专注于高端月子中心,许多明星如戚薇、唐艺昕、吉娜、李艾等都曾选择这里。据透露,这里的28天月子套餐最低费用为13.8万元,而最高档的“女王套餐”甚至达到50多万元,因此被誉为“月子界的爱马仕”。
令人惊讶的是,创办这家月子中心的是一位80后的男性——向华。他在牛津大学生物工程系毕业后,在职业生涯中发现高端月子中心存在市场空白,于是创立了圣贝拉。更让人意外的是,圣贝拉的背后有腾讯和高榕创投的支持。
故事始于杭州
向华创立的月子中心即将上市
向华的故事始于一位80后——十几岁时,他离开家前往国外求学,后来考入英国牛津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并取得本科学位和硕士学位。
2010年毕业后,向华在瑞士银行香港分行担任副董事,负责亚洲地区的股权融资和并购业务。随后,他进入了医疗健康领域的融资并购工作。这段经历使他意识到,随着90后、95后进入生育年龄,现有的月子中心无法完全满足高端客户的需求。
(照片:向华)
创业的想法逐渐成形。2017年,向华辞去了瑞士银行的工作,与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牛津大学等名校的医疗顾问在杭州成立了贝康国际。同年,杭州的第一家月子中心——圣贝拉正式开业。
最初,向华提出了一种新模式——月子中心结合高档酒店,但无论是合作方还是投资者对此模式都不感兴趣。经过半年的努力,向华逐一拜访国内的高端酒店,最终成功说服杭州柏悦酒店。从此,圣贝拉的商业道路得以开启。不同于传统的月嫂供应模式,租赁酒店这种“轻资产”模式不仅节省了自建所需的大量时间和资金,还更符合高端定位。从第一家酒店开始,圣贝拉逐步实现了规模化发展。
(照片:)
成立一年后,高榕创投和唐竹资本为这家公司提供了2000万元的pre-A轮和A轮融资。到年底,圣贝拉的月子中心网络覆盖了华北、华中、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四大区域。此后,高榕创投继续加大投资力度。
2021年,圣贝拉完成了2亿元的C轮融资,由腾讯领投,高榕创投跟投,这是母婴护理服务行业中最大规模的一笔融资。圣贝拉随即收购了月子餐品牌“广禾堂”,并将这一业务重点转向电商平台零售,正式进军女性健康功能性食品零售领域。
自此,向华凭借早年的投行经验,带领圣贝拉走上了一条通过投资收购扩展品牌的道路。2022年,圣贝拉收购了功能性内衣品牌S-bra,并成立了产后修复服务品牌;2023年,战略投资了一家杭州的妇儿医院,增加了孕产检和儿科检查等一系列增值服务;2024年,投资了一家位于香港的媒体公司Nexus Media,扩大其营销业务……
在这段时间里,圣贝拉连续获得了超过亿元的两轮融资,新增的投资方包括中国人寿(首次代表国内险资进入母婴护理领域)以及其他机构如C资本、英国太古地产创新基金、神骐资本和Mirae Asset(未来资产)等。
八年过去了,圣贝拉终于站在了IPO的大门前。回顾创业初期,向华在接受采访时曾提到,“我们的目标是成为护理行业的LVMH。”
定位高端,13万元起
腾讯领投C轮
根据招股书,圣贝拉将自己定义为一个综合家庭护理品牌集团,也是中国最大的产后护理及修复集团。公司业务分为三大板块:月子中心(提供产后护理和修复服务)、家庭护理服务以及女性健康功能性食品。
其中,月子中心是公司的主要业务,收入占比超过80%。这一板块旗下有三个品牌,分别是旗舰超高端品牌圣贝拉、心理健康方向的艾屿Bella Isla和小贝拉。目前,圣贝拉已在20多个城市开设了约70家高端月子中心,其中50多家为自营。
市场上,圣贝拉被称为“最贵”的月子中心,旗舰品牌圣贝拉的28天套餐起步价为13.88万元;次一级的Bella Isla和小贝拉套餐价格分别为8.88万元和6.88万元。
招股说明书显示,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圣贝拉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59亿元、4.72亿元、5.60亿元和3.58亿元;毛利润分别为0.79亿元、1.41亿元、2.05亿元和1.22亿元。其中,2021年至2023年的收入增长率达到了116%,公司在招股书中指出,收入的增长主要是由于月子中心网络的扩展。
然而,即使如此,圣贝拉仍然持续亏损。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圣贝拉的亏损分别为1.22亿元、4.12亿元、2.39亿元和4.80亿元,仅在上述报告期内,公司的亏损总额就达到了12.53亿元。
由于开设的月子中心通常位于高端酒店,圣贝拉每年在房租、人力、酒店餐饮等方面的支出相当可观,尤其是占比较大的租金部分。
招股说明书显示,报告期内圣贝拉的销售成本一直很高,分别为1.79亿元、3.30亿元、3.55亿元和2.36亿元,其中平均每年的租赁成本超过1亿元,并且还在逐年增长,这部分成本在销售成本中的占比接近40%。招股说明书也提到,“公司的财务状况特别容易受到租金波动的影响。”
在资金来源方面,按照招股说明书统计,自2017年成立以来,圣贝拉共获得7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过3亿元,背后有包括腾讯、高榕创投、C资本、国寿投资、浙商资产、新鸿基、唐竹资本、神骐资本等众多投资方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1年以来,圣贝拉完成了包括月子餐品牌“广禾堂”、S-bra内衣等在内的多笔投资与并购,将其业务扩展至7个子品牌,而部分子业务的增长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收入的增长。
IPO之前,向华通过Primecare BVI和Xiang SPV合计持有42.4%的股份,是公司的控股股东;腾讯和高榕创投分别持有11.6%和8.3%的股份。
生育大事
月子中心是个好生意吗?
这条看似不起眼的赛道上,圣贝拉并非孤军奋战。
时间回到2019年,知名的月子中心爱帝宫以8.88亿元的价格出售了88.5184%的股权给同佳健康,完成了借壳上市,成为中国唯一一家上市的连锁月子中心。三年后,高瓴以2.25亿港元收购了爱帝宫7.99%的股份,成为第四大股东。
爱帝宫的创始人是一位拥有近30年产科临床经验的深圳医院助产士朱昱霏,她于2007年开始创业。朱昱霏领导下的爱帝宫同样采用租赁酒店的轻资产扩张模式,定位高端月子中心。在上市和融资完成后,朱昱霏在2023年顺势提出了“五年五十城”的全国扩张计划。
就在爱帝宫向外扩张的同时,成立于2022年的JEAN锦恩健康宣布获得数千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瞄准的是90后、95后、00后的新一代年轻女性,同样定位于高端市场。在此之前,还有意想不到的猿辅导母公司转型,也将月子中心作为布局方向之一。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截至2023年底,中国约有6000家月子中心。资本纷纷涌入,月子中心是一门好生意吗?
在大众的认知中,母婴类消费和服务市场面临一个巨大的趋势——中国新生儿数量在下降。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3年期间,中国新生儿数量从1500多万降至2024年的900多万。
从生育意愿来看,这似乎不是一门具有较大潜力的生意。但有投资人告诉投资界,“尽管生育人数减少,但新一代中产及以上女性对高端服务的需求仍在增加”,而圣贝拉、爱帝宫等高端月子中心正是顺应了这一需求。
此外,作为“月子”发源地的中国,这一行业在20多年来尚未出现头部大公司。从数据来看,即使是老牌公司爱帝宫的市场占有率也不超过5%,而国内前五大月子中心的市场份额也只有10%左右。
圣贝拉在招股书中将其归入家庭护理领域,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该领域在中国内地的渗透率从2018年的6.9%上升到2023年的16.2%,其中月子中心从1.0%上升到5.5%。似乎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正如圣贝拉在招股书中提到的,“由于消费者需求日益复杂,对专业化和定制化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高端产后护理服务市场预计将以高于平均水平的速度增长。”
不过,也正是由于定制化服务的特殊性,这意味着这可能不是一门能够快速规模化扩张的生意。从爱帝宫与圣贝拉目前的扩张进展来看,人工成本、租赁成本等仍然是难以逾越的障碍;而难以量化的高端服务也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在此之前,向华曾在一次采访中说过一句话:“成为妈妈并不是女性人生的全部,90后、95后相较于她们的母亲(60后、70后)更加独立自主,她们关爱孩子,但也毫不吝啬投资自己。”
大家期待的是,随着90后、95后开始步入生育高峰期,她们首次成为母亲,希望得到更专业的指导,也不想面对两代人观念差异带来的家庭矛盾,这些因素有望让月子中心迎来一次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