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四家茶饮品牌即将上市。
近日,港交所文件显示,沪上阿姨已通过上市聆讯,将成为继古茗、蜜雪冰城、霸王茶姬之后,今年第四家上市的新茶饮企业。这一切要追溯到2013年,当时单卫钧和周蓉蓉夫妇辞去了世界500强的工作,在上海人民广场开了一家25平方米的小店,主打血糯米奶茶。这家小店迅速走红,夫妻俩因此将品牌命名为“沪上阿姨”。
十年间,沪上阿姨将业务扩展至三四线城市,开设了超过9000家门店。与此同时,蜜雪冰城、古茗、茶百道、霸王茶姬等品牌也陆续冲刺上市,形成了热闹非凡的景象。或许正如一位投资人所说:“IPO是最后的机会。”
夫妻携手,沪上阿姨迈向IPO
沪上阿姨的故事始于一对上海夫妇。
十多年前,单卫钧和妻子周蓉蓉来到上海工作。尽管一直有创业想法,他们直到2013年才真正迈出第一步。一次偶然的机会,周蓉蓉走进一条弄堂,发现一家无名奶茶店门前排起了长队,她敏锐地察觉到商机。这家店将奶茶与血糯米结合,符合上海本地人的口味。当时珍珠奶茶风靡一时,市场主要由港式和台式风格主导。单卫钧和周蓉蓉灵机一动,决定打造一款具有上海特色的“沪式奶茶”。
于是,两人辞掉工作,从CoCo、85度C、星巴克等知名企业招募团队,开始研发产品。他们走访香港、台湾等地调研,还向奶茶店的老师傅请教,最终推出了五谷茶饮的概念。2013年7月,一家25平方米的奶茶店在上海人民广场开业,主打血糯米奶茶,售价7到15元。受弄堂奶茶店的启发,他们将品牌命名为“沪上阿姨”。
开业首日,门店队伍长达几十米,一天售出上千杯奶茶,第一个月营业额突破30万元。凭借血糯米奶茶的成功,第一家门店顺利站稳脚跟。夫妻俩随后计划开设几家直营店作为样板,然后快速复制。
不过,单卫钧很快意识到,在一线城市开店成本高昂,竞争激烈,利润空间有限。相比之下,二三线及以下城市人口基数大,消费潜力可观,且租金、人力成本较低,是一个值得开拓的市场。此外,这些地区缺乏平价鲜果茶连锁品牌,存在明显的市场空白。
2014年起,沪上阿姨开始向三四线城市扩展,开店速度明显加快。仅两年时间,便开设了280多家加盟店,卖出8000万杯奶茶,销售额突破2亿元;三年后,门店数量达到500家。这一成绩吸引了投资者的目光。2020年11月,沪上阿姨宣布获得嘉御资本独家投资的近亿元A轮融资,三个月后又获得追加投资,此时门店数量已超过3000家。
这段时间,许多中腰部新茶饮品牌迎来了爆发期,融资消息频频传出。沪上阿姨同样表现不俗,2023年7月完成了2.3亿元B轮融资,今年2月又完成了1.2亿元C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金鼎资本、金镒资本、熠美投资、知一投资等多家机构。
之后,沪上阿姨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历经波折,如今公司已通过聆讯,距离敲钟上市仅一步之遥。
9000家门店,年收入32亿的秘密
新茶饮市场竞争激烈,沪上阿姨如何脱颖而出?
沪上阿姨是一家现制茶饮连锁品牌,旗下有沪上阿姨、沪咖和轻享版三大品牌系列。其中,主打品牌沪上阿姨涵盖鲜果茶、多料奶茶、轻乳茶等,价格区间为7到22元;沪咖专注于咖啡产品,价格在13到23元之间;轻享版则以高性价比为主打,产品包括多料奶茶、轻乳茶、水果茶和冰淇淋,价格在2到12元之间。
与其他品牌相比,沪上阿姨的优势在于深耕下沉市场和北方区域。数据显示,2024年超过一半的门店位于三线及以下城市,按门店总数计算,在中国北方中价位现制茶饮品牌中排名第一,也是覆盖城市最多的同类品牌。
根据灼识咨询的数据,2023年按GMV计算,沪上阿姨在中国现制茶饮市场排名第五,市场份额为4.6%。2022年至2023年,沪上阿姨实现了快速增长,GMV增速分别达到40.5%和46.8%,成为前五大现制茶饮品牌中增速最快的品牌之一。期间,营收从21.99亿元增长至33.48亿元,净利润从1.49亿元增加到3.88亿元。
过去三年,公司营收分别为22亿元、33.48亿元、32.85亿元。进入2024年后,沪上阿姨业绩有所下滑,收入、年内溢利及同店GMV均出现下降,但毛利率表现亮眼,近三年分别为26.7%、30.4%和31.3%。招股书指出,这得益于生产流程优化和供应链管理改进,以及采购规模扩大和议价能力提升。截至2024年12月31日,沪上阿姨已开设9176家门店。
这是新茶饮行业步入下半场的缩影。随着万店规模不再稀奇,行业竞争愈发激烈,整体营收增速放缓,闭店现象增多。各大品牌纷纷通过价格战、IP联名、产品创新和下沉市场争夺战展开激烈厮杀。
蜜雪冰城、古茗、茶百道、霸王茶姬、奈雪的茶等先行者早已占据市场先机,对沪上阿姨构成了巨大压力。经历了市场的起伏,留给沪上阿姨的时间似乎不多了。
新茶饮上市潮下的机遇与挑战
回顾历史,2021年奈雪拿下现制茶饮首个IPO后,这条赛道曾一度平静。
然而,奶茶第一股的日子并不好过。2024年,奈雪再度陷入亏损,股价大幅缩水。2022年至2024年,港股仅有茶百道一家新茶饮公司上市,但上市即破发,至今较发行价下跌超六成,市值蒸发上百亿港元。
奈雪上市前夕,一级市场对新茶饮行业的热情依然高涨。当时有消息称,喜茶新一轮融资估值高达600亿元,创下当时的融资纪录。
直到2025年,情况发生了变化。古茗和蜜雪冰城先后在港交所挂牌,霸王茶姬也登陆纳斯达克。如今,沪上阿姨也站在了港交所门外。
几家欢喜几家忧。
坚持高端路线的奈雪的茶,因高端消费疲软未能抵挡住性价比的压力,加之直到2023年才开放加盟,错失了快速扩张的机会。供应链成本尚未完全优化的茶百道,在加盟商招募和留存方面面临困难。
另一方面,凭借强大的供应链能力和雪王IP的情感吸引力,蜜雪冰城上市两个月内股价涨幅超过80%,总市值达到1780亿港元。古茗在供应链建设和产品研发方面也有一定积累,2024年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增长14.5%和36.2%,股价涨幅超两倍,最新市值超过500亿港元。
相比之下,霸王茶姬通过“原叶鲜奶茶”的差异化定位脱颖而出,由于品类集中,供应链建设难度降低,同时推动了茶饮制作流程标准化和运营精细化。上市首日,霸王茶姬股价上涨15.86%,目前市值约5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00亿元)。
新茶饮上市潮兴起,连投资人也不禁感叹:资本市场能否容纳这么多茶饮上市公司?实际上,还有茶颜悦色、新时沏、书亦烧仙草等品牌跃跃欲试。
“行业发展到这个阶段,资本将成为关键因素。”一位知名投资人表示,“如果不尽快上市获取资金,就会落后于竞争对手。无论哪个品牌,一旦对手拿到钱加速扩张,都会让自己陷入被动局面。”
或许,这是一场关乎生死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