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宣布计划参与投资6只子基金,涉及脑科学、合成生物学和硬科技等多个前沿领域。该基金总规模达100亿元,是今年国务院办公厅一号文件发布后首个积极响应并付诸实践的政府投资基金。
作为上海构建世界级产业集群的重要举措,该基金在《申报指南》中提出了多项创新措施,包括长周期设计、放宽注册地限制以及设置回购让利机制等,展现出显著的行业引领作用。
今年年初,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发布了申报指南,开始面向全国范围内的VC/PE机构招募合作伙伴。《申报指南》的一大亮点在于突破了传统注册地的约束,规定子基金原则上需注册在上海,但若投资境外项目或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出资比例低于子基金总规模的20%,则可豁免此限制。
经过筛选,首批6家子基金管理机构正式确定,分别为上海博联脑科学产业创投、上海安福创生合成生物学创投、木华水清(上海)创投、上海峰瑞睿佳投资中心、上海联想未来创业投资基金以及中科创星硬科技(上海)股权投资基金,这些机构将为市场注入重要的资金支持。
上海正在加速推进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三大核心产业的发展,目标是在这些领域形成规模达1.8万亿元的产业集群。同时,上海还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智能终端、低空经济、大飞机、海洋装备等新兴领域的成长,努力打造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软件和信息服务四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以及先进材料和时尚消费品两个五千亿元级产业集群。
在投资促进方面,上海同样表现积极。例如,2025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期间,上海启动了产业转型升级二期基金和国资并购基金矩阵,旨在通过两只“500亿”基金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此外,上海科创基金三期也已完成首轮募集,预计总规模将达到80亿元,致力于引导长期资本关注早期项目和硬科技领域。
与此同时,总规模约890亿元的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已经完成了首批9只市场化子基金的选择,带动了超过172亿元的社会资本投入,实现了4.71倍的资金放大效果。目前,第二批子基金的遴选工作也在顺利推进中,预计将吸引更多企业和项目落户上海。
得益于这些措施,上海吸引了大量投资。过去一年,全市亿元以上投资项目达到了1925个,总投资额超过1.1万亿元,其中40%属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和重大优质项目。工业投资规模创下历史新高,首次突破2000亿元,同比增长11.1%。
上海丰富的科创资源为年轻创业者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市政府鼓励青年人才在产业创新中发挥关键作用。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使得上海的产业发展蓝图愈发清晰且充满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