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创投,成立种子基金

图灵汇官网

这是一幅具有重要标志意义的画面。

近期,深圳市红土种子一号创业投资基金(简称“红土种子基金”)完成了注册登记。与此同时,深创投种子训练营也正式开始招募,入选团队可能获得高达千万元级别的启动资金。

这一系列举措与深圳正在构建的全方位创投生态体系相互呼应。

背后的原因是中国的城市正经历从单纯吸引项目到主动培育产业的历史性转型,“投早投小投科技”已成为一种普遍趋势。

种子基金成立

深创投启动种子训练营

具体来说,红土种子基金是由深创投联合深圳市天使母基金和宝安区引导基金共同创立的,总金额为3亿元,存续期长达15年。

作为深创投基金组合中的关键部分,红土种子基金更加注重政策导向,专注于深圳“20+8”产业集群,尤其是智能终端和智能机器人等尖端领域,致力于投资和支持那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技术含量且创新能力突出的种子项目。

深创投方面称,在推动概念验证到产业化的整个过程中,将充分发挥资本的力量,通过旗下的全生命周期基金群为种子项目提供分阶段的资金支持,促进更多前沿科技成果在深圳转化为生产力,为城市的高质量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就在种子基金公布的同时,深创投种子训练营也同步开启了公开报名。

据透露,该计划主要面向处于种子轮或天使轮融资阶段的初创企业,涵盖装备制造、信息技术、新材料与新能源以及健康等多个国家重点发展的领域。参与者的创业项目有机会获得首轮超过500万元人民币的种子资金,并依据技术里程碑进一步增加至1000万元以上。

除了资金上的支持,深创投还会整合其已投资的1500多家企业和250多家上市公司资源,为训练营成员提供包括商业规划指导、知识产权策略规划、场地对接、投融资结合以及应用场景协调在内的多种服务。针对潜力巨大的项目,将通过全生命周期基金群实施分阶段注资。

过去十年间,深创投已经扶持了超过200家早期企业,培育出了腾讯音乐、康方生物、越疆科技等知名企业。未来,种子训练营也会定期举行,未能成功入围但通过初步筛选的项目会被纳入深创投的“种子储备库”。

“星辰不会辜负前行者,我们寻找的是那些在未知领域点燃技术创新之光的勇敢开拓者。”

更早一步

在投资圈的讨论中,最近深圳多家国有背景的投资机构频繁提到这样一句话:

“更早一步,再早一点。”

实际上,早在两年前,深圳就开始尝试建立种子基金。当时,深圳天使母基金管理团队就曾指出:“种子阶段是市场失灵最为严重的时期,无论是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还是科技金融和人才培养,每个环节都存在不足。”

深圳市相关部门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因此,在2023年9月举行的深圳产业投资人大会上,市科创委和财政局联合宣布设立深圳市科技创新种子基金,随后深天使官网发布了种子基金的申请指南和遴选标准。

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总规模达20亿元的种子基金填补了深圳创投链条中的关键缺口,形成了覆盖种子期、天使期、风险投资(VC)和私募股权(PE)各阶段的完整闭环。

还记得2024年9月,深圳市首支专注于科技创新的种子基金——光明科学城种子基金宣布落户光明区。这支基金规模为2亿元,由深圳市种子基金、光明区引导基金、深圳市天使母基金以及力合创投四方共同发起。

“从天使投资到种子投资,实现了对创新型企业的连续服务,产业培育变成了一场接力赛。”

随着对种子期投资的布局逐步深化,深圳继续推进——为了应对投资机构“不愿投、不敢投”的难题,帮助种子期企业跨越“死亡谷”,深圳市科技创新种子基金的科技保险补偿机制即将实施。深圳将利用财政资金弥补社会资本的投资损失,每支子基金最高可获赔投资总额的5%,累计最高补偿限额为3000万元。

深圳的目标是到2026年底,每年“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基金规模增长15%以上,同时特别强调对于“种子和天使等初早期基金”,探索取消返投的时间安排和资金规模限制等要求。深圳正朝着早期投资的方向稳步迈进。

不难看出,随着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各地逐渐摆脱了仅靠资金和投资挖掘项目的传统模式,产业培育成为了热议话题。

从实验室或高校项目中走出的科研团队,也许会在未来为这座城市带来更大的乘数效应——这也是迈向早期投资的意义所在。

本文来源: 投资界 文章作者: 每日咖啡资讯
    下一篇

安徽省科转基金首支CVC基金的成立,将进一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落地,为安徽省新材料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