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月8日)下午,《哪吒2》的票房突破了70亿元,继续刷新中国影史票房纪录。
与此同时,另一个新闻也引起了外界的关注——成都发布的消息显示,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曹立军近期前往成都高新区调研,期间与《哪吒2》的主要创作者饺子等人进行了交流。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哪吒2》的第一出品方可可豆动画和导演饺子一直扎根于成都。十几年前,医学院毕业的饺子凭借对动画的热爱,在成都高新区创办了可可豆动画的前身,专心制作《哪吒》系列。
因此,世界影史上多了一个“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魔童形象,中国也多了一个从成都走出来的顶级IP。
《哪吒2》的火爆程度如何?
上映仅10天,《哪吒2》的票房就突破了70亿元,刷新了多项纪录:这是中国影史上的票房冠军,也是最快突破50亿元票房、春节档单日票房最高(超过8亿元)、首部连续5天票房逆跌的影片。
更为重要的是,《哪吒2》超越了《星球大战:原力觉醒》,成为全球单一市场票房榜的冠军。
这只是开始。目前,猫眼专业版预测《哪吒2》的最终票房可能会超过100亿元,一个超级神话正在诞生。
有趣的是,哪吒的“故乡”成为了热门话题,各地纷纷宣称自己是哪吒的故乡,试图借助这个热度进行宣传。
实际上,成都才是真正的哪吒“老家”。《哪吒2》是在成都备案的,导演饺子是土生土长的四川人,制作团队可可豆动画位于成都高新区的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这部电影确实是由成都制造的。
影片中的巴蜀文化元素随处可见。无论是太乙真人的四川方言、三星堆青铜面具元素,还是陈塘关百姓的竹椅盖碗茶和川西民居的设计,都带有浓厚的四川特色。
除了可可豆动画,还有许多成都本土企业在《哪吒》系列的背后贡献力量。例如,星阅辰石打造了动态分镜系统,艾尔平方负责三维场景渲染,墨境天合负责视觉效果制作,美术设计由画心科技完成,配音则由声娱文化提供。
最终,这场盛大的成就来到了导演饺子以及核心出品方光线传媒。《哪吒2》共有5家出品方,其中3家是光线传媒的关联公司,另外2家则是饺子持股的公司。
春节假期后,光线传媒的股价连续三天上涨,市值超过了400亿元,创下近四年来的新高。据公司公告,截至2月4日(上映第7天),《哪吒2》的营收约为9.50亿元至10.10亿元,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了2024年前三季度总收入的70%。
这无疑是一场集体的盛宴。
回到起点,创造哪吒的饺子是一位四川人。
饺子原名杨宇,1980年出生在四川泸州,成长于成都,父母都是医生。从小他的最大兴趣就是看动漫和画画,课本空白处画满了涂鸦。
1999年,饺子考入华西医科大学(现四川大学)药学专业。当时靠画画赚钱的人很少,他选择了更稳妥的道路。
然而,命运的转折点出现在大三那年。饺子偶然接触到了三维动画软件Maya,发现一个人也能做出好的画面,他心中的漫画家梦想被点燃。从此,他放弃了医学,全身心投入到动画的学习中。
现实并不总是顺利。改行需要勇气。毕业后,饺子先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后来辞职在家打磨动画短片。那段日子,他靠母亲的退休金生活了三年多。没有专业培训,没有人脉,全靠自己摸索,甚至遭到亲友的质疑。
直到2008年,饺子的动画短片《打,打个大西瓜》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赢得了国内外30多个专业奖项。要知道,当时的国产动画还处于初级阶段,几乎无人敢投资。
“这是第一步,没有第一步就没有下一步。长片必须有基础,别人才会相信你能做得更好。”饺子坚信作品能证明一切,中国的动画产业未来一定有光明。
第二年,他和朋友在成都高新区创立了“饺克力动画工作室”,打算制作高质量的动画长片。直到2015年,饺子拿到了光线传媒旗下彩条屋的投资,成立了“可可豆动画”,《哪吒》项目正式立项。
那时,饺子自学动画已经过去了14年,终于等来了做长篇动画的机会。选择哪吒,不仅是因为对《哪吒闹海》的热爱和致敬,也是为了打破成见,这正是他一路走来的写照。正如哪吒说的那句话:“我命由我不由天。”
2019年夏天,《哪吒之魔童降世》以黑马姿态刷新了国产动画纪录,获得了超过50亿元的票房。续集的创作并不容易。还好,又过了五年,《哪吒2》王者归来。
一路走来,饺子感慨万千。他在采访中表示,遇到一个好的时代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正如影片结尾哪吒与敖丙的对话:“你想改变这个世界吗?”“我想试试。”
哪吒诞生于成都,并非偶然。
正如饺子所说:“成都的包容性和文化底蕴为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而政府搭建的产业生态使技术得以落地。”
有一个细节值得一提:饺子在成都创业初期,得到了成都数字新媒体创新孵化基地的支持,包括政策咨询、房租减免、培训交流,以及业务对接和项目申报。在此基础上,饺克力顺利承接了武侯祠大庙会等文创产品。
梳理下来,除了可可豆动画,《十万个冷笑话》的创作者艾尔平方和参与《黑神话:悟空》《流浪地球》的墨境天合都位于成都高新区。这里还聚集了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腾讯新文创总部、爱奇艺潮流文化坊等企业和平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动画制作产业生态。
有人比喻说,《哪吒》项目就像一届奥运会,吸引了国内最优秀的动画人才。而成都高新区则像奥运村,只需十分钟路程,就能组成理想的制作团队。
如今,成都高新区已聚集了6000多家数字文创企业,2024年有162家规模以上文创企业实现了1141亿元的营收,涵盖了内容创作、分发和衍生服务等多个环节,形成了千亿元规模的产业集群。
放眼全国,成都不经意间成为了中国动漫文创行业的重镇。
这背后是一场持续了二十多年的努力。2006年,成都被选为国家级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地之一,与北京、上海、广州并肩,先后成为国家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全国首个国家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和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
早在《哪吒1》票房和口碑双丰收之时,成都就召开了文创产业发展专题会议,分析研究现象级文创作品背后的产业机遇。其中一个讨论的问题是如何让“哪吒”扎根成都。
2022年,成都率先发布了数字文创产业“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实现数字文创从“盆地”走向“高地”。规划指出,到2025年,成都文创产业增加值将达到3100亿至3400亿元。
当文创土壤足够深厚,爆发力就足够强大。除了《哪吒》,成都还孕育出了《王者荣耀》这样的全球领先手游团队,诞生了《汉化日记》《万国觉醒》《十万个冷笑话》等精品力作。
放眼望去,国产游戏和动画的崛起不再是空话。去年,《黑神话:悟空》开创了国产3A游戏的历史,同样经过数年的打磨,发售24小时内打破了多项世界纪录,让全世界玩家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
而《哪吒2》最感人的一幕出现在片尾,出现了138家中国动画公司,没有一家外国公司。
《深海》的红极动画将其最精湛的水墨粒子渲染技术全部奉献;还有《白蛇》《凡人修仙传》《长安三万里》的制作团队以及《流浪地球》的特效公司……4040名动画人,集合了“整个龙族最坚硬的龙鳞”,共同托起了《哪吒2》的票房奇迹。
换句话说,成功是一群人的坚持,也是动画工业化共同努力的结果。顶尖团队们纷纷贡献自己的长板,竭尽全力达到了看似不可能的目标。
想起电影中哪吒走出陈塘关,望向更广阔的天地。中国动画的远大征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