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马斯克领导下的SpaceX估值达到35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5000亿元),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独角兽企业。另一边,近期美国卫星通信运营商Ligado正式申请破产,累计融资超过1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33亿元)付诸东流。
Ligado曾由电影《大空头》中的原型人物之一,华尔街著名投资人Philip Falcone掌舵。2010年,他投入40亿美元押注4G卫星网络,却遭遇职业生涯的重大挫折。
Ligado的故事要从Philip Falcone说起。1958年,Falcone出生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一个衰落铁矿小镇。尽管童年艰苦,但他凭借冰球特长考入哈佛大学。毕业后,他进入华尔街,但起初并不顺利。直到2001年,Falcone得到了2500万美元的资金,创立了对冲基金Harbinger Capital。几年内,他通过做空赚取了巨额利润。
2007年,Falcone因做空次级抵押贷款而在金融危机中大获成功,旗下基金收益率高达170%,当年净赚110亿美元。这一成就使他与索罗斯、保尔森等投资大鳄一同成为电影《大空头》的原型。
Falcone迅速成名,资金流入量惊人。然而,他的下一个目标是4G卫星,这成为了他职业生涯的最大败笔。
2010年,Falcone通过Harbinger Capital收购了卫星通信公司SkyTerra,并成立了LightSquared,即Ligado的前身。Falcone计划利用L波段频谱,打造覆盖北美的4G无线移动网络。按照当时的估算,这项计划的价值至少140亿美元。
然而,Falcone面临的挑战重重。2010年底,他的对冲基金资产缩水至约80亿美元。尽管如此,他在两年内向LightSquared投入近40亿美元,并多次引入外部投资者,还斥资约10亿美元购买两颗通信卫星,其中一颗在2010年成功发射。
不幸的是,第二颗卫星尚未发射,2012年5月,LightSquared便申请破产保护。Falcone也因此一蹶不振,次年因证券欺诈被判从业禁令。
经过漫长重组,LightSquared在2016年更名为Ligado Networks,并于2020年宣布融资38.5亿美元。尽管如此,Ligado最终未能逃脱破产的命运。
表面上,Ligado破产的直接原因是其技术始终未获得最终许可。早在2004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就向SkyTerra颁发了建设地面和卫星综合通信网络的许可证。然而,FCC的许可并不意味着最终的成功。2011年,LightSquared获得初步批准,但协议附带了警告:卫星频段可能会干扰GPS设备。
随后,LightSquared与GPS行业联盟、联邦政府之间进行了长时间的辩论、听证会和诉讼,但无果而终。2012年,FCC叫停了LightSquared的4G业务,公司随即破产。
即便是在2020年,FCC不顾反对声音,投票授予Ligado建设5G网络许可,但美国国防部等机构提交了多份否决请愿书。两年后,由于潜在的GPS干扰问题,公司业务依然停滞不前。
简单来说,Ligado被困于GPS干扰问题,无法推进其5G网络计划。从4G到5G,投入上百亿美元,最终未能实现目标,投资机构也望而却步。
Falcone等投资人的冒进加速了Ligado的失败。虽然行业不乏先行者,如AT&T通过并购有运营许可证的公司来规避风险,但Ligado却盲目发射卫星,自愿部署地面信号塔,耗资巨大。事实上,公司所拥有的核心资产——卫星频谱,是从Inmarsat租赁而来,多年花费超过17亿美元。
如今,Ligado官司缠身,不仅称多年前发射的SkyTerra 1通信卫星已损坏,还频繁起诉供应商、合作伙伴乃至联邦政府。
Ligado的失败并非孤例。2025年初,德国电动垂直起降(eVTOL)飞行器明星公司Volocopter申请破产。同样,英国太空发动机公司Reaction Engines也在融资失败后破产。
这些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点:虽有超越时代的技术创新,但自身造血能力不足,财务失衡,最终无力支撑。
然而,另一面,SpaceX估值达到了35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5000亿元),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独角兽企业。马斯克曾表示,技术和资本是成功的双引擎,钱就是“燃料”。
在国内,商业航天赛道同样火热。2024年,商业航天领域掀起了一波融资高潮。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全年航空航天领域融资事件超过100起,其中有10次单笔5亿元以上融资。
例如,星际荣耀在今年9月完成了7亿元人民币的C轮及C+轮融资,分别由新鼎资本和四川产业振兴基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领投。其他公司如深蓝航天、天兵科技、上海垣信卫星、东方空间等也纷纷获得巨额融资。
这不仅是企业间的竞争,也是城市间的产业角逐。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政府相继出台支持商业航天发展的政策和产业基金。
商业航天作为链主型行业,涉及所有工程学科的研发和生产,具有强大的带动效应和需求。尽管国内商业航天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机遇远大于挑战。
无疑,这场追逐太空的竞赛才刚刚开始,而作为创投圈最烧钱的赛道,注定只有少数人能走到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