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级市场节奏放缓,已成为国内VC/PE圈的普遍感受。然而,蓝驰创投似乎与众不同。“无论市场如何变化,我们始终维持稳健的投资节奏,避免在市场过热时过度投资,市场过冷时投资不足。”蓝驰创投管理合伙人陈维广在接受采访时说道,“今年投资的项目超过20个,投资额接近10亿人民币。”屏蔽外界噪音,是蓝驰创投内部常强调的一件事。
这是一群敢于提前下注的人。自成立以来,蓝驰创投专注于早期科技投资,总是在市场共识尚未形成时独立判断,至今已投出理想汽车等具有颠覆意义的明星公司。目前,蓝驰创投在管资金规模超过150亿元人民币,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早期基金之一。
周期更迭,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都在经历深层次的变革。11月15日,蓝驰创投举办了2024年度基金合伙人大会,经历了多次周期的陈维广分享了他对当前的看法:在科技变革的基础上,过去推动增长的因素在于国际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而现在这一推动力正逐渐转向大国竞争。但令人欣慰的是,中国的传统优势正在迎来新的提升。陈维广表示,蓝驰创投的信念不变:中国有能力创造世界一流的产品和服务,开创崭新时代。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跳出框架,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
每个时代都有其核心技术变革,孕育着这个时代的核心趋势。新一轮变革下,中国科技投资将何去何从?或许可以从蓝驰创投这家早期VC中找到一些启示。
首先从今年最火热的人工智能赛道说起。目前,中国AI市场融资活动频繁,涌现出了一批极具代表性的独角兽企业。而月之暗面、智元机器人、银河通用机器人、与爱为舞、Mainfunc、潞晨科技、沐言智语等明星项目背后,都有着蓝驰创投的身影。
今年6月,银河通用机器人宣布完成天使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蓝驰创投、美团战投、北汽产投、商汤国香基金、讯飞基金、启明创投、经纬创投、源码资本、IDG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融资金额高达7亿元人民币,打破了今年天使轮融资纪录。然而,蓝驰创投早在一年前就成为了该公司的最早投资者。去年6月,银河通用机器人成立仅一个月,就获得了蓝驰创投的首轮投资,并在此后进行了多轮追加投资。
为什么蓝驰创投能提前挖掘并捕获这类前沿项目?陈维广认为,这源于对行业的持续关注和深入研究,从而在行业成为投资热点之前预见其潜力。这不仅包括对创业者生态的打造——AI技术突破初期,蓝驰创投就推出了不鸣创业营和AGI先锋俱乐部,还包括更广阔的视野——投资团队多数拥有全球化产业和教育背景,能够快速获取国内外AI产业的最新信息和发展趋势。
此外,作为早期投资机构,蓝驰创投始终保持对底层大趋势变化的敏锐感知。在他们看来,大国竞争和老龄化等因素对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发展至关重要。基于这种认知,在AI浪潮来袭时,他们能够迅速行动。
蓝驰创投较早形成了自己的AI投资理念:AI与新交互界面及机器人技术的结合,将带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革新,激发新时代的到来。对于蓝驰创投来说,AI不仅仅是单一赛道,而是沿着这一框架进行系统化布局,涵盖了AI基础设施、大模型、中间层及应用层。
蓝驰创投在国内外都有丰富的经验,更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可以走出一条独特的AI发展道路。结合中国的先进制造和供应链优势,蓝驰创投在具身智能和AI硬件领域进行了多项投资,如智元机器人、银河通用机器人、灵初智能、oladance、VITURE、可以科技、跃然创新等。在基础设施层,蓝驰创投还领投了薄膜铌酸锂IDM公司极刻光核的A++轮融资以及PPIO的后续追加。
在AI软件领域,蓝驰创投认为应结合中国市场的广阔需求,形成人人参与创造、人人使用的C端应用。例如,月之暗面成立不到两年,旗下的Kimi智能助手已成为提升生产力的全能助手,最新数据显示,其全平台月度活跃用户已超过3600万;沐言智语的创始人张月光此前创造的“妙鸭相机”是一款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产品;与爱为舞的创始人张怀亭则致力于研发一款语言学习的智能陪伴产品。
事实上,蓝驰创投早在2005年就提出了“如果没有大数据,何来人工智能;如果没有云计算,何来大数据”的战略判断。因此,团队将投资重点从移动互联网转向智能科技,布局了云计算、大数据等行业,并成功投出了青云、柏睿数据等典型项目。
随着智能科技与硬件融合机会的出现,蓝驰创投投资了理想、高仙机器人、蓝芯机器人等项目。随后,随着人工智能基础设施需求的增加,又布局了芯来科技、PPIO等项目。
回顾过去,蓝驰创投似乎一直在迭代投资策略,以提前发现变化,早于行业爆发时间点进行布局。如今,蓝驰创投的被投项目中,90%都是自主挖掘。
在退出方面,蓝驰创投也有自己的见解。今年以来,一级市场几乎全面转向退出。而最好的退出路径就是投到好项目,今年两个备受关注的大厂AI收购案中——字节跳动收购耳机品牌oladance、OPPO收购波形智能,都是蓝驰创投的被投企业,并且都在投资一年后顺利实现退出。
放眼望去,中国企业国际化已经成为明确趋势。尤其是在AI领域,“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公司更能把握住AI这一全球新兴技术浪潮。”蓝驰创投认为,“AI创业从一开始就需具备全球视野,创业者们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未来市场向何处延伸?”
同时,中国公司和品牌正面临登上更大舞台、打造更多世界级产品的机遇。然而,向哪些市场出海?如何建立本地化能力?选择哪些品类和渠道出海?这些都是摆在众多企业面前的难题。文化、政策、制度等多重因素限制之下,这注定是一条充满荆棘与挑战的道路。
而蓝驰创投可能是最适合支持创业者国际化的早期投资机构之一。投资团队中,管理合伙人陈维广曾在硅谷从事产业投资长达十年,拥有超过10年的产业经验和中美两国20年的科技投资经验。许多重要成员也具备全球化背景,在其他国家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资源。
多年来,蓝驰创投通过多次举办出海沙龙、与被投企业密切沟通,持续帮助后者形成对国际化重要性的认知。同时,作为一家全球化的基金,蓝驰创投还会通过海外投资经验及其全球人脉,为被投企业提供资金、客户等资源的支持。
安芯网盾是一家从天使轮就开始受到蓝驰创投支持的网络安全公司。从内存安全切入,安芯网盾自2005年起专注于信息安全攻防对抗产品的研发。网络攻击是全球面临的共同威胁,作为蓝驰创投的被投企业,安芯网盾很早就意识到全球化布局的重要性,并制定了向海外市场进军的发展方向。
在这个过程中,蓝驰创投积极协助企业进行高管招聘,并在后续业务发展中介绍海外董事人选。同时,帮助企业拓展海外业务,对接新加坡和中东业务资源。如今,公司海外重点地区订单不断落地。利用公司在网络安全领域的人才优势,安芯网盾还与阿布扎比投资办公室合作,在阿布扎比全球市场设立了其全球总部,开启了下一阶段的增长。
此外,基于中国汽车“新能源化+智能化”的产业优势,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在海外也很受欢迎。以蓝驰创投早期投资项目宏景智驾为例,一路走来,蓝驰创投积极帮助企业与合作方达成合作,拓展全球布局。从2022年开始,沙特阿美风险投资旗下Prosperity 7 Ventures连续投资宏景智驾四轮,成为其在华投资的唯一新能源化+自动驾驶公司。
同时,中国低空企业正在走向世界。早在2021年,行业尚未爆发之际,蓝驰创投就投资了eVTOL企业时的科技。之后,团队又为时的科技介绍海外投资人和客户,帮助其在中东扩展业务、落地订单,加快其全球化步伐。前不久,时的科技与海外战略合作伙伴Autocraft签署了合作协议,在中东地区打造“空中出租车”应用场景。
投资界了解到,蓝驰创投的被投公司中,有超过50%的企业在海外市场有布局。例如,南开合成是全球唯二的固相合成载体供应商之一,占据了全球40%的市场份额;高仙机器人已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消费级XR眼镜品牌VITURE在美国媒体平台上实现了单条观看数破1000万的曝光量,迅速占领了欧美日三大市场。这里正跑出一批批来自中国的世界级企业。
2024年收获颇丰,但蓝驰创投内部仍保持着强烈的危机感。“我们不断追问自己:我们的思考是否足够前瞻?是否对优秀的创业者有足够的覆盖?我们的团队能否跟上这些巨变,勇敢地跳出框架?”陈维广说,新一代的创投基金既要具备美元基金敢于冒险、超前判断的魄力,也要有人民币基金深入产业、结合地方资源的踏实作风。他毫不掩饰自己与蓝驰创投的“卷王”本色:“唯有持续自我进化,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才能永远站在牌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