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桐庐,一位74岁的老人宋炳芳在山腰上的“爱心食堂”等待无人机送来热腾腾的午餐。这架无人机跨越了当地的青山翠谷,将送餐时间从原来的半小时缩短到了5分钟,展示了科技如何改变山区老年服务的方式。
长久以来,传统的老年助餐服务一直面临“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在桐庐县横村镇凤联村,总人口超过2400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三分之一。由于村子平均海拔较高,且道路蜿蜒曲折,老年食堂到最远自然村的距离成了老人们获取热饭的一大障碍。
凤联村的党委书记余伟标提到,崎岖的山路不仅影响车辆通行,还导致食物容易洒落,严重影响了助餐服务质量。然而,“富美号”无人机的投入使用改变了这一现状。这款无人机单次可装载40公斤货物,飞行20分钟,极大地提升了配送效率。
圆通集团的相关负责人介绍,无人机的高效运行确保了餐食能够及时到达,保持其热度。而在桐庐县民政局看来,无人机助餐不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政府和社会合作改善养老服务的一个典范。
目前,凤联村已经规划了五条无人机航线,服务于168位山区老人。未来计划扩展到更多村庄,并尝试引入其他服务如快递和药品配送。与此同时,杭州全市范围内也在积极推动老年助餐服务的发展,目标是实现更广泛的覆盖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一碗热饭”不再只是基本的生活需求,而是体现了社会进步和共同富裕的目标。科技的应用让这份温暖直达每一个角落,也让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便捷和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