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在慈溪市横河镇彭南村,百明水稻农场的负责人黄百明正在操作一架新型植保无人机为地里的小麦施肥。这架无人机按照预设的飞行路线在麦田上空均匀地播撒肥料。
黄百明表示,这架无人机是他去年购买的,目前正值小麦返青拔节期,他用这架无人机进行施肥,为冬小麦的丰产丰收奠定基础。
黄百明是一位在慈溪小有名气的“农创客”。2012年大学毕业后,他接手了家中的农场,投身农业领域。如今,他在横河镇承包了近300亩土地,并组建了一支由20多台(套)农机组成的团队。
黄百明介绍说,农场拥有5架植保无人机、5台插秧机以及3套育秧设备。这架正在作业的植保无人机一次可以装载75公斤肥料。
记者在黄百明的指挥下看到,这架新型植保无人机在3分钟内完成了3亩小麦的施肥任务,然后平稳返回起降点。黄百明表示,有了这架“空中大厨”,他给地里的小麦施肥变得更加方便。如果小麦地连片,1小时内这架无人机可以施肥近100亩。
据他估算,在1小时的作业时间内,这架新型植保无人机可以装载和喷洒近1吨肥料。相比人工施肥,它的效率提高了十几倍。
除了施肥,黄百明还利用农机进行播种、育秧和收割,帮助农作物除虫。最近,他正在忙着挑选稻种和调试农机。不久之后,除了用无人机播种稻种,他还将帮助其他稻农育秧和插秧。
黄百明提到,“科技种田”需要年轻人的参与。近年来,横河的“农创客”们引进优质水稻品种,推广新型农机具,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
目前,从播种、育秧到施肥、收割,百明水稻农场已经实现了水稻生产的全程机械化。
黄百明表示,“新农人”应该从“会”种地转变为“慧”种地。在各级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的支持下,他计划引进一批新型农机具,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带领乡亲们走向智慧农业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