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天幕渐开,无人机“飞手”缺口百万!

图灵汇官网

最近,浙江的一些乡村开始使用无人机送奶茶。嗡嗡声中,一架无人机平稳地降落在一个大箱子里,不一会儿,游客就能拿到一杯热腾腾的奶茶。在深圳,笔架山体育公园和深圳湾公园等地已经设置了十多条无人机配送路线。数据显示,春节期间,美团无人机在公园的单日单航线订单量峰值达到了约200单。

低空经济指的是在3000米以下的空间内,利用有人驾驶或无人驾驶的航空器飞行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形态。作为一种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产业链长、影响范围广、带动作用强,能够与多种经济活动相结合,形成综合经济形态。当前,发展低空经济已成为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选择,在多个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赛迪顾问预测,2024年中国的低空经济规模预计达到6702.5亿元,2025年预计增长至8591.7亿元,乐观估计2026年将突破万亿元。

目前,低空经济正从概念变为现实,“空中飞”逐渐转化为“实际应用”。无人机送外卖已不再新鲜,除了送餐,无人机还在医疗、农业、测绘、交通等领域发挥作用。各行各业对无人机操作员的需求显著增加,新职业“无人机飞手”应运而生,逐渐成为新的就业热点,甚至有些驾校也开始转向无人机培训。

《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规定,操控小型、中型、大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人员必须持有相应执照。CAAC无人机操作员执照分为三类:视距内驾驶员、超视距驾驶员和教员证。

发展低空经济离不开人才的支持。根据中国民航局的数据,截至2024年6月,全国登记在册的无人机已达187.5万架。有关部门估算,中国无人机操作员的就业人才缺口高达100万人。低空经济人才不仅需要掌握无人机等低空飞行器的专业技能,还需具备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应用能力,以及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和市场创业方面发挥综合作用的能力。

尽管存在“百万缺口”,但业内人士表示,对于希望从中获得高收入的人来说,应该降低期望值。面对这个新兴职业,求职者应保持理性态度,不要盲目追求高薪。虽然无人机操作员的市场需求巨大,但竞争也很激烈。要在该领域取得成功,除了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外,还需不断学习和深入了解行业知识。

无人机飞手人才短缺对年轻人就业有何启示?

首先,要跟上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低空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展示了从“技术应用”到“商业落地”的快速转变。年轻人应敏锐捕捉政策导向和产业趋势,关注无人机、人工智能、新能源等跨领域技术,积极参与技术革新。

其次,复合型技能将成为核心竞争力。无人机飞手不仅仅是操控者,还需要具备数据分析、航线规划和应急处理等能力。年轻人应建立“技术+应用场景”的知识体系,例如在农业植保方面需要了解作物学知识,物流配送则需理解供应链管理逻辑。

最后,要理性看待职业回报和成长周期。尽管行业缺口百万,但初级岗位可能面临薪酬瓶颈。建议将无人机技能作为职业发展的起点,向研发、运维、培训等高附加值岗位进阶,或在垂直领域(如电力巡检、影视航拍)建立差异化优势。

当浙江山村的游客接过无人机递来的奶茶,当深圳湾公园上空穿梭着物流航线,这些场景不仅体现了科技的便利,更预示着万亿级经济新赛道的开启。低空经济从“飞起来”到“用得好”,本质上是人才培育与产业需求的双向互动。

当前的人才短缺反映了深层次的问题:面对187万架无人机和百万缺口之间的差距,解决之道在于构建“教育-认证-就业-成长”的全链条生态系统,使每位飞手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路径。

对年轻人来说,这是一个机遇,但也需要保持清醒:无人机操作最终将走向高度自动化,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避免沦为“空中骑手”。随着低空领域的拓展,那些既懂编程又会解读气象图、既能调试螺旋桨又能洞察行业痛点的“新蓝领”,将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

本文来源: 图灵汇 文章作者: 和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