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炒作中国限制无人机技术出口,专家:对两用物项进行出口管制是国际惯例

图灵汇官网

【环球时报报道】彭博社10日表示,中美之间的贸易冲突已经蔓延到了无人机领域。预计中国可能在明年加强无人机的出口管控,这促使欧美企业寻找替代供应商。受访的专家认为,对具有双重用途的产品实施出口管控是国际通行做法。只要无人机及相关产品不会威胁全球的安全与和平,经过审查批准后,中国仍会允许其出口。

知情人士透露,中国的无人机制造商已经开始限制发货量,甚至暂停交付。这表明西方国家预计中国政府明年将实施更为广泛的无人机零部件出口限制。这种趋势显示,中国政府首次明确表示,无论是在中国境内还是境外销售的产品,只要包含中国生产的组件,都必须遵守出口管控政策。“这相当于中国模仿美国和欧洲的做法,将出口管控措施扩展到海外企业。”

知情人士还表示,这些出口限制对美国和欧洲的企业产生了影响。例如,美国和瑞士合资的无人机操作系统企业Auterion的CEO洛伦茨·迈尔提到,他们经常收到类似的通知。该公司为乌克兰战场上使用的无人机提供软件。据报道,美国多个政府部门正在密切关注这一情况,并计划联系受影响的美国企业,协助它们寻找替代供应商。此外,报道指出,中国依然是低成本制造无人机设备的主要中心。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一项数据显示,中国占据了全球约80%的商用无人机市场。

实际上,作为军民两用的产品,中国一直以来对无人机实施严格的出口管控,并坚决反对将民用无人机用于军事目的。自2002年起,中国逐步对无人机实施出口管控,确保其技术标准与国际接轨。2023年7月31日,中国政府发布了关于无人机出口管控的新政策。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随着无人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应用场景日益广泛,部分高性能民用无人机转用于军事的风险增加。作为主要的无人机生产和出口国,中国在全面评估后决定适度扩大无人机的出口管控范围,“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或地区”。

媒体指出,今年7月,中国宣布禁止出口用于军事目的的无人机。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中国将对部分无人机专用发动机、重要载荷、无线电通信设备以及民用反无人机系统等实施出口管控。同时,对部分消费级无人机实施为期两年的临时出口管控,并禁止所有未列入管控清单的民用无人机出口用于军事目的。之后,商务部等部门进一步调整了无人机的出口管控措施,包括将高精度惯性测量设备纳入管控范围,并取消对特定消费级无人机的临时管控,同时禁止所有未纳入管控的民用无人机用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恐怖主义活动或军事目的。

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表示,这体现了中国在发展中兼顾安全的管理理念。既有助于更好地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也有助于维护全球无人机供应链的安全稳定。

针对外媒有关中国限制出口的报道,霍建国认为,中国在无人机出口管控中明确规定,任何用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恐怖主义活动或军事目的的产品均不得出口。但如果产品用于民用消费,出口企业需提交最终用户和用途证明,经过审查批准后,商务部将颁发相关出口许可证。因此,声称受到中国出口限制的外国企业应首先确认其进口产品的最终用途是否符合中国的规定,确保这些用途不会危害全球的安全与和平。

本文来源: 图灵汇 文章作者: 许你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