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步不仅推动了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还催生了许多新的职业和就业岗位。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李春临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例如,低空经济的迅速发展催生了无人机操控员这一新岗位。据有关部门测算,目前我国无人机操控员的就业人才缺口高达100万人。
技术进步不仅推动了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还催生了许多新的职业和就业岗位。李春临副主任指出,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催生了无人机操控员这一新岗位。据有关部门测算,目前我国无人机操控员的就业人才缺口高达100万人。
低空领域内的产品种类繁多,包括新型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消费级无人机、工业级无人机以及传统的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无人机是指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行器。
2019年6月,人社部发布了《新职业——无人机驾驶员就业景气现状分析报告》。报告中界定无人机驾驶员(即无人机操控员)为通过远程控制设备,驾驶无人机完成既定飞行任务的人员。业内通常将无人机操控员称为“飞手”。
随着无人机在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对飞手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众多无人机培训机构看到了商机,纷纷加快在该赛道的布局。
无人机驾驶员培训机构均需取得中国民航局无人机驾驶员CAAC执照培训资质。该执照是中国民航局飞行标准司签发的操控无人机的必备证书,持有该执照意味着获得了合法的无人机飞行资格。这使得持证者可以在航空测绘、巡检监测、农业植保、物流配送等多个行业及领域从业。
界面新闻查阅了AOPA官网,发现一线城市的部分无人机培训机构提供的培训课程涵盖了多旋翼、固定翼、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直升机等多种类型。驾驶员等级分为视距内驾驶员、超视距驾驶员和教员三种。
培训费用方面,以北方蓝天航空科技教育培训基地为例,多旋翼III类培训价格在9800元至15800元之间,多旋翼IV类培训价格在12800元至22800元之间;固定翼III类培训价格在18800元至29800元之间,固定翼IV类培训价格在22800元至32800元之间。垂直起降固定翼培训价格较高,III类和IV类的报价从19800元到35800元不等。培训周期一般在15至30天,学员可在一个月内拿到证书。
联合飞机集团与中国AOPA共同举办了中国首家“无人直升机国际培训与试飞基地”启动仪式。该基地聚焦多旋翼、垂直起降固定翼、直升机等主要机型培训,并构建了物流、消防、应急、电力、农业等实际应用场景培训场地,使学员培训后能直接上岗。
联合飞机方面告诉界面新闻,基地目前培训的主要对象是合作客户,以确保客户能够独立操作无人机。截至今年9月底,基地已完成了近百人的培训,培训周期一般在1至3个月(视不同机型和级别而定)。
今年9月下旬,第三届中国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发展国际论坛在长春举办。论坛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无人机企业、从业者数量大幅增长,无人机飞行量也在快速提升。截至2024年6月,全国实名登记的无人机已达187.5万架,无人机经营性企业超过1.4万家,无人机驾驶员执照超过22.5万本。今年1至6月,全国民用无人机累计飞行981.6万小时,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3.4万小时。
尽管无人机驾驶员执照数量相对较少,但无人机就业市场的供需严重失衡,形成了明显的“卖方市场”。然而,多名无人机操控学员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反映,考取无人机驾驶执照后,满怀信心地寻找工作,却在就业市场上屡屡碰壁。
贵州的一名无人机学员告诉界面新闻,他半年来投递了460份简历,与HR沟通了5328次,仅有两家让他进入面试环节。他曾在省会城市和地级县市寻找相关工作,但大多数公司的薪资较低,难以维持生计。
另一位来自福建的学员表示,他毕业后选择学习无人机驾驶,花费11000元在广州能飞航空科技学习,并最终获得了中型多旋翼超视距驾驶员执照。但他发现,无人机飞手岗位非常看重经验,而刚毕业的学生很难满足这种要求。他加入了一个名为“飞手圈”的微信群,发现群里大多数都是没有找到工作的飞手。
另一位来自广东的学员提到,招聘单位大多需要有经验的求职者。即使有些无人机吊运岗位不需要太多经验,但工作地点多在偏远地区,这让他们难以接受。
贵州学员补充说,无人机吊运、巡检等岗位多为零工形式,出工一天400元,一旦有不可抗因素导致无法出工就没有工钱,而且没有社保缴纳,不签正式劳务合同,各方面都没有保障。
多位受访学员表示,考取CAAC执照只是表明可以合法合规驾驶无人机,并不意味着掌握了具有竞争力的技术。很多无人机飞手岗位偏向技术类的研发、销售、生产等领域,此外还包括基站维护建设、无人机三维建模CAD操作使用等,背后都有很强的技术壁垒。“对于本身就有相关技能的人来说,考取执照是锦上添花。但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人来说,考取CAAC执照相当于无车拿着汽车驾照,用途有限。”
对于如何促进就业,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李春临在10月8日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要统筹多渠道资源加大对技能培训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指导地方建好用好公共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平台载体,精准对接企业用工需求,为广大劳动者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及项目制培训,使其能够以一技之长打通就业增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