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俄罗斯无人机不行?三大部件全无法国产,没解决问题就开战

图灵汇官网

早在2020年的亚阿冲突中,无人机已经展示了其重要作用。到了2022年的俄乌冲突,否认无人机的重要性显然不合时宜。然而,俄罗斯虽然认识到了无人机的价值,但由于西方的全面封锁,它无法实现无人机的完全自主生产,甚至不得不从伊朗进口无人机。这主要是由于俄罗斯在无人机发动机、光电系统及芯片方面存在诸多不足。

起初,俄罗斯军用无人机均依赖进口发动机。2015年起,俄罗斯开始尝试本地化生产,但因资金短缺和技术难题,进展缓慢。尽管如此,俄罗斯仍研发出了一系列国产活塞发动机(APD),取得了一定成果。

“前哨-R”是俄罗斯宣称的第一款100%国产军用无人机,装备了国产APD-85发动机。但实际上,这款发动机是由澳大利亚Jabiru 2200的气缸活塞组和俄罗斯控制系统结合而成。替代APD-85的APD-80发动机的研发情况尚未明朗。因此,“前哨-R”虽然已在俄乌战场上亮相,但供应仍不确定。

其他无人机的情况也大致相同。俄罗斯首款察打一体无人机“猎户座”采用了APD-115T发动机,而该发动机在俄罗斯境内组装时使用了奥地利Rotax 914发动机的部分部件。因此,俄罗斯无人机的发动机国产化进程仍然停留在实验和小批量试制阶段,距离大规模量产仍有距离。

无人机的眼睛——光电系统也存在问题。“前哨-R”使用的国产陀螺稳定光电系统(GOES-540或GOES-4)实际上是改进自俄罗斯武装直升机的系统,但其中的关键部件热成像元件来自中国。这意味着俄罗斯难以实现大规模自主生产。

此外,无人机所用的光学组件几乎完全依赖进口。例如,“鹰-10”无人机曾被发现装有佳能民用镜头,而俄罗斯并不生产这类镜头。这表明,随着“雨燕”无人机在战场上的消耗,俄罗斯将面临无法及时补充的问题。

在芯片领域,俄罗斯的技术水平与西方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俄乌冲突期间,几乎所有坠毁的俄罗斯无人机均发现使用了进口芯片。尽管俄罗斯在芯片国产化方面有所努力,但收效甚微。“前哨-R”声称在2020年实现了100%国产化,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其内部元件可能并非完全国产。同样,伊朗向俄罗斯提供的Mohajer-6和Shahed 136无人机也存在类似问题,大量芯片来自德国和美国,甚至包括上世纪60年代的苏联继电器。

综上所述,在国产化水平尚不足以支撑战争的情况下,俄罗斯仍不得不在乌克兰展开军事行动。

本文来源: 图灵汇 文章作者: 李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