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将其作为核心发展战略之一。如何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话题。在此背景下,一些中国品牌逐渐崭露头角。为了助力更多出海企业和行业,硬氪特别开设了「Insight全球」专栏,聚焦中国品牌的国际化路径和机遇,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启发和参考。这是该专栏的第43期。
本期故事聚焦一家名为思傲拓的公司,它专注于泳池清洁机器人的研发与生产。思傲拓由邓卓明于2021年创立,总部设在深圳,主要面向北美和欧洲市场。尽管泳池清洁机器人市场已存在多年,但专注于此领域的公司寥寥无几,市场集中度较高。目前,国际品牌如Dolphin(以色列)、Polaris(西班牙)等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而国内厂商如思傲拓近年来也开始崭露头角,并获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
思傲拓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定价策略。相比市场上动辄上千美元的同类产品,思傲拓将价格定在199至399美元之间。2024年,该公司的全球营收已超过亿元人民币,在亚马逊上的销量排名第四。仅今年第一季度,思傲拓的出货量便超过了去年全年,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实现了盈利。
邓卓明表示:“我们的单件产品成本控制在90美元以内,即便进一步降价,我们依然有盈利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思傲拓与全球泳池机器人市场份额第一的品牌Dolphin母公司Maytronics合作,共同推出了新品牌“Niya”,并为其提供核心零部件。截至目前,双方合作已累计出货十几万台。
与其他硬件创业公司不同,思傲拓并没有依赖大规模营销,而是依靠高性价比迅速占领市场。在硬件行业普遍利润微薄的情况下,这种模式显得尤为罕见。
邓卓明是一位技术背景深厚的企业家。他在加入思傲拓之前,曾参与过芯片研发、机器人制造以及无人船项目等多个领域的工作。他对水下设备的技术难题有着深刻的理解,包括防水设计和电池密封等。
2019年,邓卓明将注意力转向消费级市场,发现泳池清洁机器人虽然功能更新缓慢,但市场需求依然庞大。例如,在美国,就有约1070万个家庭游泳池。然而,当时的投资者并不看好这一领域,认为市场不够火热。
面对质疑,邓卓明和他的团队坚持自主研发。他们花了两年时间改进电机传动系统,将行星齿轮的使用寿命从行业平均水平的500小时提升到了2000小时,大幅降低了能耗。此外,由于市面上难以找到合适的供应商,思傲拓决定自行设计和生产核心部件,如无刷直流电机(BLDC)、齿轮箱和传感器。这些部件均采用了国产元件,简化了设计流程,减少了物料清单(BOM),并计划引入自动化生产线以提高效率。
通过这种方式,思傲拓成功将单台泳池机器人的成本降至80至90美元。基于此,思傲拓推出的清洁机器人不仅配备了无刷电机和爬墙功能,而且售价仅为400美元左右,远低于市场上其他具备类似功能的产品。
除了成本控制,思傲拓还在产品性能上下足功夫。其机器人的体积小于竞品,但吸污能力更强,能够适应18至80平方米的家庭泳池,有效清除沙尘、落叶和其他污垢。
2023年,思傲拓一口气推出了三款新产品,分别是SAT 1X和2X系列,分别定价199美元和399美元。这两款产品已经在亚马逊、TEMU和eBay等平台上架。邓卓明透露:“我们的产品一旦上市几乎都能售罄,退货率仅为2%到3%,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思傲拓的成功离不开其专注技术和成本控制的战略。邓卓明直言不讳地说:“我认为300到400美元的价格区间已经足够合理。如果价格更高,可能会被认为是过度收费,除非你能带来真正革新性的功能。”
此外,思傲拓并未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市场营销,而是将资源集中在产品研发上。邓卓明坦言:“水下环境相对单一,技术路线的选择有限。”这种务实的态度让思傲拓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开支。
泳池清洁机器人的核心技术难点在于精准定位和抗干扰能力。邓卓明解释说,传统的惯性导航结合视觉方案在遇到障碍物时容易失效,而声学定位系统则更为可靠。因此,思傲拓采用了USBL声学定位技术,该技术最初应用于海洋石油勘探、潜艇导航等领域,成本高昂。经过优化,思傲拓将这套系统的成本降至每件不到100元人民币,使其适用于民用市场。
与此同时,思傲拓的声学系统能够根据泳池大小自动调整参数,确保定位精度不受环境变化的影响。例如,当泳池面积较小时,反射波可能导致定位误差,而思傲拓的产品可以通过调整增益等方式加以应对。
除了自有品牌业务,思傲拓还为Dolphin母公司Maytronics提供核心零部件,并协助其建立生产线。自2023年底合作以来,双方已累计交付超过10万台产品。
目前,思傲拓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产能不足。邓卓明提到:“我们现在订单太多,无法满足所有客户的需求,只能优先服务老客户。”但他表示,随着生产规模扩大,公司将进一步降低产品价格,扩大市场份额。
展望未来,邓卓明希望推动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让更多消费者享受到实惠的高质量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