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年中国未来产业发展蓝皮书》:人形机器人有望在制造业场景率先实现商业化探索

图灵汇官网

2025年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展望

在1月16日举办的《2023-2024年中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系列蓝皮书》媒体发布会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无线电管理研究所(未来产业研究中心)所长蒲松涛对《2023-2024年中国未来产业发展蓝皮书》进行了详细解读。

人形机器人的发展趋势

蒲松涛提到,人形机器人领域正在快速发展。随着大模型的应用,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具身智能的重要载体。未来一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将迎来重要突破,可能进入量产阶段。此外,人形机器人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场景将率先实现商业化探索。

通用人工智能的趋势

在通用人工智能方面,蒲松涛指出,未来有三大趋势:

  1. 多模态模型:将成为人工智能行业的标准配置。
  2. 大模型赋能:将推动各行各业的发展,形成新的增长动力。
  3. 具身智能:将结合感知、决策和行动,开启智能系统的全新模式。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科技与标准研究所所长程楠对《2023-2024年中国产业科技创新发展蓝皮书》进行了解读。她表示,当前国内正在加速建立关键核心技术的应急攻关模式,加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并推动科技成果的应用示范。

尽管如此,程楠也提到,中国的创新能力仍有待提升,促进科产融合的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产业技术基础的支持能力也需要加强。

新兴技术与产业领域的前景

对于未来几年内哪些新兴技术或产业领域最有可能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程楠表示,制造业一直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但产业结构的多元化也是未来发展的关键。传统产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新兴和未来产业的增长速度更快。

她提到,例如在电力和交通等领域,即使是1%的效率提升也能带来巨大的市场价值。因此,除了专注于传统产业的提质增效,还需要在一些关键新兴和未来产业领域进行布局,尤其是在一些关键赛道上。

通过这些努力,中国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产业升级。

本文来源: 互联网 文章作者: 格曲
    下一篇

导读:在机器人领域,如何让机器人在非结构化环境中实现对环境的有效感知和深入理解,是一个普遍面临的重大挑战。这不仅涉及机器人基于感知信息进行自主导航能力,还要求其在执行任务时能够通过准确的认知理解人的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