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非夕科技副总裁胡晓平表示,当前的工业机器人在力度控制方面仍无法达到人类操作的精确程度。相比之下,自适应机器人能够实现更为精准的工业力控,这在医疗等多个领域展现出独特的价值。
胡晓平解释说,非夕科技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开发和生产集高精度力控、机器视觉和人工智能技术于一体的自适应机器人。这些机器人旨在适应各种不确定的工作环境,并通过类似人类的“手”“眼”配合来完成复杂的任务。
胡晓平指出,这意味着必须打破传统的机器人研发思路,甚至需要从机器人的基础逻辑开始重新定义,这是一个从零到一的创新过程。例如,在理疗按摩领域,自适应机器人可以通过精确的力度控制模拟专业技师的手法,从而实现类似中医理疗的效果,同时确保病人的安全。此外,这些机器人还能实现远程操作。
自适应机器人在多个应用场景中表现出色。比如,它们可以在充电过程中实现柔顺插拔,确保过程稳定且不会损坏充电设备。在压缩机气缸安装胶塞的过程中,也能保证胶塞不被破坏并且正确安装到位,这些都依赖于对力度的精准控制。
随着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在机器人产业链上的细分和完善工作也取得了显著进展。根据《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预计到2024年,中国的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约27.6亿元;到2029年,这一数字将增长至750亿元,占据全球总量的32.7%;到2035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