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招聘,小米入局 智能机器人商用普及还有多远?人类职业是否会越来越少?

图灵汇官网

导读:具身智能的三维生存挑战

作者/IT时报记者沈毅斌
编辑/郝俊慧 孙妍

自Sora上线以来,具身智能作为另一热门技术领域,也逐渐步入商业化阶段。12月16日,由“华为天才少年”彭志辉创立的智元机器人宣布启动通用机器人商用量产。这距离他们推出“远征”与“灵犀”两个系列五款商用机器人新品,仅仅过去了四个月。

与此同时,比亚迪在其官方账号上发布了招聘信息,针对2025届全球高校硕士和博士毕业生,招募具身智能研究团队,旨在推动该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实际应用。此外,小米集团的核心创始团队创办的小雨智造,最近也完成了新一轮融资,资金主要用于增强研发实力,促进具身智能产品的创新。

尽管具身智能在各大展览上展示了其潜力,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诸多挑战。相比依赖于大型语言模型的人机交互,具身智能需应对更为复杂的三维环境问题。

数据:从“好看的皮囊”到“有用的载体”

在展会上,人形机器人能够跳舞、互动、分类物品以及清理桌面等,已成为吸引观众的重要手段。如果将大型语言模型比喻为“有趣的灵魂”,那么具身智能就是“好看的皮囊”。然而,离开了展览场地,真正实现具身智能的场景依然有限。

如何让具身智能从“好看的皮囊”转变为“有用的载体”?数据成为了关键因素。智元新创具身业务部总裁姚卯青在浦江AI学术年会上指出,相较于大型语言模型可以从互联网上免费获取数据,机器人所需的数据集不仅数量有限,而且质量参差不齐。他提到,一个数据集中最多只有几百万条高质量且带有标签的数据,而这些数据集还包含了多种格式的混合体。

“可用的物理世界数据集还远远不足,”上海傅利叶副总裁周斌补充说,当前主流的机器人数据采集方法是人工远程操控,这种方法的目标是使机器人操作尽可能接近人类行为模式。不过,这种做法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资源。

本文来源: 互联网 文章作者: 张贺飞
    下一篇

导读:作者|黄楠编辑|袁斯来硬氪获悉,星动纪元近日发布端到端原生机器人大模型ERA-42,其与自研的五指灵巧手星动XHAND1相结合,首次实现仅凭一个具身大模型,即可驱动五指灵巧手运用多种工具,完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