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传感器为最大边际变化,或带动A股上演“奔跑吧机器人”

图灵汇官网

4月27日,北京的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了全球首款纯电驱动的拟人奔跑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天工”。这款机器人能够以6公里/小时的速度稳定奔跑,高度为163厘米,重量为43千克。它还配备了高精度的六维力传感器,以及每秒550万亿次运算能力的高精度惯性测量单元(IMU)和3D视觉传感器。

多家机构预测,2024年可能是人形机器人量产的开端。预计国内外厂商将在2024至2025年间实现批量生产和交付。此次发布的具有奔跑功能的国产人形机器人有望再次引发市场对该领域的关注。

中泰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传感器为机器人提供了多种感知能力,包括视觉、力感应和触感等,有助于提升机器人的自我认知和对外部环境的认知。国内的一些机器人公司,如优必选、智元和宇树等,也在其产品中采用了多种传感器技术。关键传感器包括触觉传感器、力矩传感器、IMU和视觉传感器。虽然这些领域目前仍由外资企业主导,但国内企业在追赶中。

1)触觉传感器:这类传感器可以将物理波形转化为电流或电压波形,并以电磁波形式传输,从而感知力和温度的变化。技术壁垒主要体现在材料和算法上。目前触觉传感器市场主要由海外企业如Canatu、Sensel和Flexpoint主导。国内在这方面较为领先的公司有汉威科技的子公司能斯达、奥迪威和帕西尼。

2)力矩传感器:这类传感器将力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以测量外部施加的压力程度。技术壁垒主要在于校准和数据解耦。国外品牌在六维力矩传感器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而国内品牌如坤维在协作机器人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席之地。

3)IMU(惯性测量单元):这种传感器可以测量机器人的加速度、角加速度和磁场强度,并据此计算出速度、位置和姿态。硬件上的壁垒在于陀螺仪,而软件方面的壁垒在于算法控制。IMU市场主要由TDK、霍尼韦尔和ADI等海外企业主导,但国内的导远、华依和芯动等公司正在迎头赶上。

4)视觉传感器:视觉传感器分为2D和3D两种类型,主要用于图像感知。行业领导者是日本的基恩士,占据了超过50%的市场份额。国内的奥普特在这一领域相对领先。

涉及相关产业链的公司包括: - 触觉传感器:汉威科技、奥迪威 - 力矩传感器:东华测试、昊志机电、安培龙 - IMU:华依科技、芯动联科、明皜传感 - 视觉传感器:奥比中光、奥普特

(本文内容参考自金融界)

本文来源: 图灵汇 文章作者: 老陈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