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是指外观和人类相似的智能机器人。按照智能化程度,人形机器人分为六个层级:L0~L5。目前,人形机器人正处于从L3向L4过渡的阶段。
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这个阶段的机器人只能实现简单的结构驱动,属于最基础的L0层级。早期的人形机器人如古希腊的“塔罗斯”和“土耳其机器人”,以及1495年达芬奇绘制的“机器武士”,都是这一阶段的典型代表。
1972年,早稻田大学研发出WABOT-1,这是世界上第一款全尺寸人形智能机器人。它能够执行搬运物体等任务,智力水平相当于一岁半的婴儿。1984年,WABOT-2的推出进一步提升了机器人的智力水平。
在这个阶段,人形机器人已经能够完成跑步、转弯、识别面孔等简单任务。代表性机器人包括本田的ASIMO、软银的NAO和波士顿动力的PETMAN。
随着技术的发展,机器人逐渐具备了自主理解、自主推理、自主决策和自主行动的能力。这一阶段的机器人属于L3~L4级别,代表性的机器人有波士顿动力的Atlas、汉森机器人的Sophia、优必选的Walker等。
特斯拉Optimus是目前最受关注的人形机器人。其BOM成本中,关节部件的价值量占比超过一半,主要包括无框力矩电机、谐波减速器和传感器等。
Optimus原型机身高172cm,体重73kg,全身自由度超过200,手部自由度27个。其中,旋转执行器16个,直线执行器12个。
旋转执行器主要用于肩膀、手臂、肘部、髋关节等部位,主要由伺服电机、谐波减速器和编码器组成。谐波减速器因其体积小、重量轻、传动比大等特点,成为旋转执行器的核心部件。
直线执行器主要用于肩膀、手臂、大腿和小腿的直线关节,主要由伺服电机、滚柱丝杠和编码器组成。滚柱丝杠是直线执行器的核心部件,具有高承载能力和长寿命的特点。
灵巧手是机器人操作和动作执行的末端工具,主要由空心杯电机、螺杆和传动齿轮等部件组成。空心杯电机因其尺寸小、质量轻、精度高等特点,成为灵巧手的核心部件。
Optimus大量复用了特斯拉在汽车自动驾驶方面的技术,包括与软件相匹配的硬件(如摄像头、芯片等)。Optimus采用特斯拉自动驾驶中使用的三目摄像头,通过Autopilot算法和占用网络训练机器人,构建3D环境并规划行动轨迹。
谐波减速器因其成本低、精度高、体积小、重量轻等特点,成为人形机器人旋转执行器的理想选择。谐波减速器主要应用于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领域,随着人形机器人的普及,其市场需求将大幅增加。
滚柱丝杠主要应用于机床、半导体设备、航空航天精密件、机器人等领域。Optimus采用的滚柱丝杠主要为行星滚柱丝杠和反向滚柱丝杠。人形机器人量产将带来29-96亿元的增量市场。
无框力矩电机是一种极数较多的特种电机,能在低速甚至堵转时持续运转。这种电机在人形机器人中广泛应用,因为其具备极高的刚度、高效率、静音、稳定性和低维护性等特点。
空心杯电机具备节能、控制和拖动的特性,适用于军工、航空航天、工业控制、机器人等领域。人形机器人带来的空心杯电机增量市场规模大约为22-60亿元。
人形机器人将集成大量的不同种类的传感器,如力/力矩传感器、位置传感器、视觉传感器、听觉传感器等。力/力矩传感器在执行器中大量使用,随着人形机器人数量的增加,传感器市场将迎来快速增长。
人形机器人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目前已经进入具备感知和认知能力的第四阶段。关键核心硬件零部件包括减速机构(谐波减速器、行星减速器)、滚柱丝杠、无框力矩电机、空心杯电机以及各类传感器。关节部件的价值量总和占BOM成本的比例超过一半。随着大模型算法的不断成熟,人形机器人的自主决策能力和交互能力有望实现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