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器人,应用场景广

图灵汇官网

康复机器人、药品配送机器人、消毒机器人、导诊机器人……随着智慧医疗的快速发展,医疗领域中的机器人应用场景日益多样化。近日,工信部公布了《医疗领域机器人应用优秀场景公示名单》,其中25个场景入选,旨在推动医疗机器人在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方面的进步。这些机器人如何辅助患者治疗,减轻医生的工作压力?未来它们的发展前景如何?

无需人工值守

工信部公布的《医疗领域机器人应用优秀场景公示名单》涵盖了辅助诊断机器人、康复机器人、配送转运机器人、清洗消毒机器人等多个类别。其中,北京迈纳士手术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智能穿刺采血机器人尤为引人注目。

在医院中,抽血化验是最常见的检查手段。由于血管形态各异,通常只有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才能准确地将针插入血管,并判断针的深度。然而,在疫情期间,医护人员因穿着厚重的防护装备而难以精确找到血管位置。智能穿刺采血机器人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难题,使得患者抽血过程更加便捷。

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已投入使用的采血机器人受到了患者和医护人员的一致好评。这台白色的设备中间有一个圆形的洞,患者只需将手臂伸入洞内,图像识别系统便能迅速识别皮下血管并显示在屏幕上。随后,机器人通过气压检测确认针头已正确插入血管。整个过程只需几分钟,即可顺利完成采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主任郭玮表示,采血机器人不仅提高了采血的成功率,还实现了静脉采血的智能化、信息化和标准化。此外,它无需人工值守,既安全又高效。

北京迈纳士手术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曲恒军指出,采血机器人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视觉技术,结合图像导航控制和自动穿刺技术,实现了可视化和智能化的采血流程。这种机器人采用非真空精准定量采血技术,提高了血液样本的质量,同时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人工采血提高了10%,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尤其是对晕针、晕血和肥胖患者而言。

自动躲避障碍物

对于忙碌的医护人员来说,将繁琐的工作交给机器人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工作效率。

近期,陕西西安高新医院的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迎来了新成员——擎朗智能配送机器人M1。上海擎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配送转运机器人”类别的入选企业之一,M1正是其研发的一款专用于医院配送药品、器械和其他医疗物资的智能机器人。

外观上看,M1就像一个半人高的白色小冰箱。医护人员只需打开箱门放入药品,点击屏幕上的按钮,机器人就能自行上下电梯、避开行人和障碍物,将药品送达指定科室。

“以前,由药品调配人员送药,每次大约需要10分钟。现在,送药机器人可以在15分钟内完成一层楼的配送任务,同时运送多个科室或病区所需的输液。”西安高新医院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M1机器人载重量大,一次可装载约100组输液用品,且无需休息,可全天候工作。特别是在疫情期间,送药机器人实现了无接触配送,有效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保障了药品和医院环境的安全。

与餐饮、酒店等配送场景相比,医院内的配送机器人需要具备更高的技术水平。“医疗物资价值高、种类多、易变质,一旦运送错误,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甚至危及生命。”上海擎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公关总监池晓敏指出,医疗领域的配送机器人不仅要精准送达,还需快速响应,并具备全面管理和追溯功能。“例如在检验科,检验标本的运送需单点配送、多点回收,并确保标本的安全性和隐私性,这要求配送机器人全程跟踪记录,实现闭环管理。”

智慧医疗步伐加快

各种类型的医疗机器人正在逐步进入实际应用,加速了智慧医疗的发展进程。

据了解,上海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华山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等医疗机构已在手术室、检验科、实验室、药房等场所引入智能配送、智能消毒等解决方案。池晓敏介绍:“传统紫外灯消毒方式的有效范围仅为1米左右,且人工操作可能对操作者造成伤害。而消毒机器人的雾化速度可达每小时1.5升,还能记录消毒数据,形成标准化消毒日志,协助医院追踪和管理消毒情况,有效提升医院感染防控水平。”

目前,江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浙江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等多家医院已设立AI自助采血中心。患者可以自助完成挂号、缴费、采血等步骤,全程由采血机器人进行语音引导,平均每人耗时不到一分钟,大大减少了患者排队等候的时间。

未来,医疗领域机器人仍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相关企业正致力于创新,向国际先进水平迈进。曲恒军表示:“在采血机器人的持续改进中,我们将提升采血速度,并使采血成功率提高至99.5%以上。同时,计划与部分医院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推动全自动采血机的人群适应性研究,让无人化采血中心、无人化采血化验中心的整体解决方案真正落地。李 贞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本文来源: 图灵汇 文章作者: 唐源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