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餐机器人,已经攻占了土菜馆?

图灵汇官网

送餐机器人在过去主要出现在高端酒店和智慧餐厅,但现在它们已经普及到了各种类型的餐厅,包括东北土菜馆和三线城市的农家小炒店。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数量上的增加,也体现在应用场景的多样化上。从上菜到外卖配送,再到商场导览,机器人已经成为日常的一部分。

机器人在餐饮行业的崛起

最初,送餐机器人主要是作为一种新颖的装饰品出现在公众面前。2010年,济南一家自助火锅店率先引入机器人送餐,成为当地的网红餐厅。然而,那时的机器人更多是营销噱头,缺乏实用性。机器人需要沿着预设的轨道运行,灵活性不足,导致很多餐厅仍需依赖人工操作。

直到2016年,随着自动驾驶技术和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送餐机器人开始真正融入餐饮业务。2018年,海底捞等餐饮巨头引入送餐机器人,标志着机器人在餐饮行业的广泛应用。据统计,2017年中国送餐机器人市场规模为0.2亿元,而到了2019年,这一数字增长到了2.2亿元。

近年来,送餐机器人在新冠疫情期间迎来了爆发式增长。2021年,服务型机器人领域的投融资事件超过120起,总融资金额超过100亿元。头部玩家如擎朗智能和普渡科技获得了巨额融资,表明市场对这一领域的高度关注。

机器人在下沉市场的应用

送餐机器人的应用不仅限于一二线城市的大品牌餐厅,也逐渐渗透到三四线城市和中小餐厅。这些餐厅通常采用租赁的方式,以降低初期投入成本。例如,山东商报记者在走访济南市多家餐厅时发现,超过30%的餐厅已经配备了送餐机器人,其中多为火锅店和烧烤店。

送餐机器人在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方面表现出色。一个机器人每天可以配送200-300盘菜,而一个服务员通常只能配送150-200盘。此外,购买一台送餐机器人的成本在1万到3万元之间,而租赁价格则在2000至3000元之间。这意味着,即使是在小型餐厅,使用机器人也能在1-2年内收回成本。

机器人是否会取代传菜员

尽管送餐机器人在效率和成本控制上有显著优势,但它们并不会完全取代传菜员。机器人在服务意识和应对突发情况方面仍存在局限。海底捞在全球范围内部署的机器人数量也仅有数千台,这表明许多餐厅仍倾向于使用人类服务员。

此外,送餐机器人并非适用于所有餐厅。例如,小面积或不规则布局的餐厅可能无法有效利用机器人。在高峰期,人流量过大也会妨碍机器人正常工作。社交媒体上的一些反馈显示,一些消费者对现阶段的机器人服务并不满意,认为其功能单一且不够灵活。

未来展望

从长远来看,送餐机器人将继续在餐饮行业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它们不会完全取代人类服务员。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机器人将成为餐饮行业的辅助工具,而非替代品。同时,机器人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也将更加广泛,如物流、医疗等。

总之,送餐机器人正逐渐改变餐饮行业的面貌,但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类服务员仍将不可或缺。

本文来源: 图灵汇 文章作者: 黑马良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