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4)展现了一项显著变化——人形机器人的参展数量大幅增加。澎湃新闻记者在活动现场观察到,每个展示区域都异常热闹,参观者络绎不绝,其中包括各国采购团队、投资者、供应商及学术专家。
在大会入口附近,特别设置了由18台采用不同技术架构的人形机器人组成的展示区,这些机器人通过协同控制,完成统一的动作。其中,由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的开源版本“青龙”机器人在此首次亮相,此外,来自多家企业与机构如达闼、复旦大学、傅利叶、宇树科技、开普勒、清宝机器人、乐聚、松延动力、钛虎、无锡巨蟹、星动纪元、智元、中电科机器人、卓益得等的人形机器人也在现场展出。
在大会的讨论中,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相关的主题论坛异常火爆,每场活动都座无虚席,即便临时增加座位也无法满足听众的热情。
人形机器人的崛起受到广泛关注,尤其是特斯拉展示了其第二代Optimus“擎天柱”机器人,吸引了大量观众的目光。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的进步,加上Optimus的引领趋势,使得人形机器人行业在2024年迎来爆发式增长,吸引众多企业参与,有人甚至称这一年为“人形机器人元年”。
科大讯飞机器人首席科学家季超指出,人形机器人的最大优势在于其通用性,可以在功能结构上完成类似人类的操作,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大脑”,在过去未能实现认知和决策能力的高级化。然而,随着大模型和具身智能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期待人形机器人能够具备真正的“智能”,即能够独立完成工作。这促使近年来大量企业投身于人形机器人的研发。
然而,市场的热度也带来了一些担忧。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市场过于热衷于筹集资金,而忽视了产业化的实际落地。他们强调,要从设计、材料、硬件本体、技术核心自主化等多个角度考虑,才能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乐聚机器人公司在华为开发者大会上展示了搭载盘古大模型的“夸父”机器人,尽管新入行的企业宣称已进入市场,但技术积累方面可能仍有不足。季超指出,当前人形机器人领域存在技术路线和方案的同质化问题,未来3-5年内,行业重点将是智能化的提升,包括大模型和具身智能在特定场景下的应用。
陈立则认为,人形机器人短期内将在B端(企业端)应用,尤其是能源行业的运维检修及巡检场景,让它们执行强度高、环境恶劣的工作,而进入C端(消费端)市场还需较长时间。他认为,未来人形机器人将实现按斤销售,类似于商品定价,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普及率。
总体而言,人形机器人正逐步从科研探索转向实际应用,但要真正走进家庭生活,还需克服技术、成本和市场需求等多方面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