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自《时代周报》,作者:郭美婷。 人形机器人领域热度激增。在近期举办的人工智能大会上,特斯拉的二代人形机器人Optimus引领风潮,多家公司,如宇树科技、傅利叶、达闼、乐聚、开普勒、天链等,纷纷展示了他们的代表作品,展现了人形机器人的强大潜力。
人形机器人的兴起与挑战
尽管有人预测,今年将成为人形机器人规模化生产的开端,但达闼机器人公司的副总裁、广州公司总经理王恩玺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指出,当前人形机器人的“量产”概念更多是一种市场炒作,它们虽已问世,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价格因素也是厂商需考量的重要指标。
达闼作为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头部企业之一,在2019年的B轮融资后成为独角兽企业。在WAIC 2024展会期间,记者与王恩玺进行了深度访谈,探讨了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进程及面临的挑战。
人形机器人的价值与适用场景
人形机器人的设计理念在于模仿人类,旨在减轻人类在复杂、繁琐任务中的负担。其外形设计便于融入人类的生活环境中,减少对现有生产流程的干扰。此外,人类对与自身形象相近的物体接受度更高,这使得人形机器人在未来居家、服务、养老等多个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人形机器人在特殊环境(如民爆、救援等)和制造业(尤其是汽车制造)等领域展现出较高的应用价值。随着技术的成熟,人形机器人有望逐步进入家庭,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大模型与人形机器人的融合
在本届人工智能大会上,“大模型+机器人”成为热议话题,大模型的引入显著提升了机器人的通用能力。达闼的人形机器人已集成大模型,通过优化算法与自身数据集的结合,实现了视觉、语音、动作等多模态交互能力的增强。然而,面对复杂环境与开放场景,大模型仅在端侧难以满足需求,云端大脑的支持对于训练与推理至关重要。
隐私保护与数据安全
随着人形机器人进入家庭,数据安全问题日益凸显。达闼采取了多重措施确保数据安全,包括与运营商合作,将云端大脑部署在运营商平台,借助国企背景保障数据隐私。未来,人形机器人可能通过运营商渠道租赁给家庭用户,数据存储于运营商云端,类似于现有宽带服务模式。
量产与商业化落地
关于人形机器人是否迎来量产元年,王恩玺持保留意见。他认为,量产的前提是产品具备明确的使用场景和解决相应问题的能力,目前人形机器人尚未达到这一标准。价格高昂是影响商业化落地的关键因素之一。汽车制造商对人形机器人成本上限的期待不超过20万元,而当前人形机器人的成本远高于此,主要原因是成本优化和销量预测不足。
加速商业化进程的策略
人形机器人企业应积极开拓应用场景,充分利用市场的开放态度,特别是在老龄化社会和制造业降本需求的背景下。加快商业化进程的关键在于快速解决具体场景的问题,缩短研发周期,同时优化成本结构,提升产品的性价比。创新速度与效率并重,才能加速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