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北京发布了自动驾驶无人化通知书,这标志着在政策层面,对于自动驾驶技术的支持力度加大,目标是推动全无人商业化的进程。11月23日,上海市颁布了《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规定》,新规将于2023年2月1日正式生效。
近年来,无人驾驶技术一直在稳步推进,众多企业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并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特别是在2022年,无人驾驶行业迎来了从落地到商用的重要转折点。
今年,我国多个城市出台了支持无人驾驶的政策,实际应用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目前,北京、深圳、广州、重庆、武汉、长沙等城市均允许无人驾驶汽车在特定区域和时段进行商业化试运营,商业化进程正在加速。
8月,重庆和武汉发布了自动驾驶无人化商业试点政策,允许车内无安全员的自动驾驶车辆在公共道路上提供商业服务。
7月,北京正式开放了国内首个无人化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开展了常态化的收费服务,并允许安全员从主驾移至副驾。
11月,百度Apollo智能驾驶宣布获得了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颁发的自动驾驶无人化第二阶段测试许可,包括小马智行在内的其他企业也获得了类似的测试资格。
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10月,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开放了自动驾驶无人化道路测试,并发布了全国首个无人化道路测试管理实施细则。细则将测试划分为“副驾有人”、“前排无人,后排有人”和“车外远程”三个阶段,逐步推动无人驾驶技术进入下一阶段。
业内专家认为,随着L3和L4级智能汽车的上牌上路,智能汽车的商业化进程将大大加快。
与此同时,相关政策也在不断完善。例如,8月1日实施的《深圳经济特区自动驾驶管理条例》是国内首部针对自动驾驶管理的地方性法规,涵盖了示范应用、准入登记、上路行驶、网络安全、事故处理和法律责任等内容。8月8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自动驾驶汽车运输安全服务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从运输经营者、车辆、人员、安全保障、监督管理等多方面提出了要求。11月2日,多部门联合起草了《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旨在提升智能网联汽车的产品性能和安全运行水平。
如果说“无人化”是无人驾驶技术前进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商业化”则是另一个关键因素。2021年,我国L2级辅助驾驶乘用车的新车市场渗透率达到了23.5%;今年上半年,这一数字上升到了30%。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累计开放测试道路超过7000公里,测试总里程超过1500万公里,显示了自动驾驶行业的蓬勃发展。然而,要实现高级别自动驾驶,特别是全无人自动驾驶技术的落地和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技术层面的主要难点在于长尾场景的解决方案。长尾场景是无人驾驶技术实现全无人商业化落地的关键,也是决定企业能否赢得商业化竞争的关键因素。当前,自动驾驶功能主要依赖于人工智能技术,但现阶段的人工智能算法只能完成预先训练过的场景任务,无法像通用型人工智能那样基于先验知识进行推理。因此,要使自动驾驶车辆应对各种路况,必须提前找到并训练相关场景。然而,许多特殊场景(即长尾场景)难以通过理论推导完全覆盖,只能无限接近,但不可能彻底解决。这导致全无人自动驾驶的事故率和故障率居高不下,不仅影响道路安全和生命安全,还会因为频繁的接管需求影响驾驶体验,从而阻碍其商业化落地。
此外,我国在与自动驾驶相关的车载视觉、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等高性能传感器、专用芯片、车载计算平台及智能操作系统等关键基础零部件方面,仍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因此,加快全无人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落地,需要从顶层设计、协同发展、技术研发、测试评价、社会普及和产业应用等方面加强。
尽管对L4级自动驾驶的未来仍持乐观态度,但实现大规模盈利的无人驾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福特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吉姆·法利曾指出,“虽然对L4级自动驾驶的未来仍持乐观态度,但实现大规模盈利的无人驾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实际上,这是所有从事无人驾驶研发的企业共同面临的挑战。百度、华为、小马智行、AutoX等全球领先的无人驾驶企业也意识到这一点,并一直在努力推进量产项目。通过技术“降维”寻找商业契机,验证无人驾驶技术成果,保障自身的盈利能力和财务健康。
以百度为例,其旗下的萝卜快跑已经在多个城市开展自动驾驶出行服务,截至今年7月,累计订单量已超过100万,商业化进程稳步推进。小马智行的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已经在多个城市进行商业化的付费业务,并在中国外运成立合资公司青骓物流,进行商业化运营,与三一重卡成立的合资公司一骥智卡也已经开始交付。
尽管各家企业都在积极进行商业化尝试,但从无人驾驶的角度来看,这项技术距离普通人的日常使用还有一定距离。有外媒指出,自动驾驶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可能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摩根士丹利最近的一份报告也表示,自动驾驶可能需要10年甚至20年的时间。然而,中国的企业对此较为乐观。小马智行创始人兼CEO彭军曾表示,自动驾驶行业将在3到5年内迎来快速发展期。
总体而言,近年来,无人驾驶已经从技术快速发展的阶段转变为商业化应用的快速增长期。目前,从政策、法规、标准的发展速度来看,无人驾驶领域预计在未来几年将迎来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