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杀熟是一种绝对错误的做法。”11月26日,在“2024院士(专家)赋能双流产业发展大会”上,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参事、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石勇再次表达了这一观点。
石勇指出,当前全国范围内正在开展一场针对算法的整治行动,重点整治包括“信息茧房”、大数据“杀熟”、诱导用户沉迷和过度消费等算法模型。
近期,“平台算法”引起了广泛关注,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在媒体采访中使用了“大恶”、“必须改变”等激烈措辞,引发了一场关于算法的讨论。360创始人周鸿祎也参与其中,探讨算法的真实情况。
企业家们的热议引起了官方的重视。近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了通知,启动了“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
作为大数据和数字经济领域的专家,石勇表示,企业“杀熟”的做法是缺乏商业道德的表现。同时,信息同质化的推送也不利于年轻人的成长。企业应该遵守商业道德,避免损害公众利益。
石勇建议,商业平台的算法应纳入监管和服务的范畴。一方面要加强监管力度,另一方面要把握好尺度,采用合理的市场调节机制,既要监管又要发展。
此外,石勇还呼吁成立国家算法中心,统筹国产算法开发标准,指导商业平台的算法健康发展。他认为,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依赖大数据、智能算法和算力平台三大要素。目前,中国在数据和算力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算法方面仍需努力。他还建议商业平台的算法应进行相关报备,并开展对道德、伦理的研讨及立法探索,以促进产业生态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