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杀熟是一种绝对错误的做法。”11月26日,在“2024院士(专家)赋能双流产业发展大会”上,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参事、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石勇在接受采访时重申了他的观点。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参事、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石勇表示,当前全国范围内正在进行一场算法整治行动,“信息茧房”、大数据“杀熟”、诱导用户沉迷、过度消费等算法模型都是整治的重点。
近期,“平台算法”因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的尖锐评论而备受关注。钟睒睒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算法模型存在重大问题,并强调必须做出改变。这一讨论也引起了360创始人周鸿祎的关注,他进一步探讨了算法的真实情况。
鉴于企业家们的热议,官方也给予了高度重视。近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秘书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联合发布了关于“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
作为大数据和数字经济领域的资深专家,石勇一直致力于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他曾带领团队创立了“全国个人信用评分系统(China Score)”,该系统服务于全国13亿人的日常金融活动,成为中国金融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工程之一。
石勇直言:“企业应当避免‘杀熟’的做法,这是缺乏商业道德的表现。”他认为,信息同质化推送不仅不利于年轻人的成长,还可能加剧市场竞争中的恶性循环。企业应当遵守商业道德,不应以损害公众利益为代价。
石勇提出,商业平台的算法应纳入监管和服务的范畴。一方面需要加强监管力度,另一方面也要注意监管尺度,采取合理的市场调节机制,既保证监管效果,又能促进行业发展。
石勇还建议成立国家算法中心,统一制定国产算法开发标准,并指导商业平台的算法健康发展。他表示,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大数据、智能算法和算力平台的支持。目前,中国已成为数据大国,算力发展迅速,但在算法领域仍需建立国家级平台。此外,他还提议商业平台的算法应进行相关报备,并开展道德、伦理方面的研讨及立法探索,以促进产业生态的良性发展。
以上是对原文内容的改写,确保了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降低了与原文的相似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