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专家建议设AI基金:向科技大公司收数据使用费,再分发给民众

图灵汇官网

导读:

划重点:1. 当大型科技公司利用公共数据训练生成式人工智能时,需支付少量授权费。这些费用将进入人工智能红利基金,商务部定期将基金平均分配给每位居民。2. 各国可创建类似机制,对在其境内使用的人工智能收取类似费用。


划重点:

  1. 大型科技公司利用公共数据训练生成式人工智能时,应支付少量授权费。这些费用将进入人工智能红利基金,商务部会每隔几个月将基金平均分配给每位居民。

  2. 其他国家可以创建类似机制,对在其境内使用的人工智能收取类似费用。各国可独立管理人工智能政策。


如果没有网民提供的文字和照片供人工智能公司训练模型,他们将无法推出产品。


最近,“推特崩了”成为全球热议话题。事件起因是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采取紧急措施,限制用户阅读推文的数量。马斯克表示,推特正面临“极端程度的数据抓取”和“系统操纵”,但未透露具体细节。


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使得数据抓取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例如,马斯克指责微软非法使用推特数据,暗示微软与人工智能公司OpenAI合作,在“来自互联网的大量不同文本数据集”上训练模型。


6月29日,南加州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巴拉特拉格万和哈佛大学研究员布鲁斯·施奈尔在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杂志版块撰文指出,大型科技公司在利用网民数据训练大语言模型时,应向他们支付相应费用。他们建议参考阿拉斯加石油基金设立人工智能基金,向科技大公司收取数据使用费,再分发给全国居民。


阿拉斯加石油基金已为当地居民提供了40年的经济支持。现在,我们正迎来一场新的资源热潮——生成式人工智能。每个人都在讨论这些新技术的强大功能,但很少提及这些力量源自公众的贡献。如果没有网民的数据,人工智能公司根本无法推出产品。大型科技公司正在利用美国人民的劳动,在未经知情、同意和授权的情况下获取收益。


您的数据为当前的人工智能提供动力,因此您应该获得利润。我们称之为“人工智能红利”。


我们的建议很简单:当大型科技公司利用公共数据训练生成式人工智能时,应支付少量授权费。这些费用将进入人工智能红利基金,商务部每隔几个月将基金平均分配给每位居民。


我们建议简化流程,让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够使用各种各样的数据。这样,不仅专业人员,普通人也能做出贡献。如果按照个人贡献的文字或图像比例支付红利,可能会导致低质量的内容泛滥。大型科技公司若使用公共数据创建人工智能模型,则必须向基金缴费。如果您是美国人,就能从基金中获得报酬。


根据这项计划,爱好者和小型企业将免收费用。只有那些收入可观的大公司才需缴纳费用。例如,当它们使用ChatGPT、Bing、Bard或第三方服务中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时,需支付相关费用。


此外,我们还建议设立强制许可计划。通过支付费用,人工智能公司可以获得使用公共数据的许可,但这不会取代现有的版权法规。如果模型超出合理使用范围,将面临法律问题。


授权费用虽小,但累积起来却很可观。人工智能生成的每个单词可能从0.001美元起价,图像等其他类型的输出也将收取类似费用。由于大多数大型科技公司已将生成式人工智能整合到产品中,这些费用将使每个人每年获得数百美元的红利。


为数据付费并非新概念,一些公司已尝试过。但生成式人工智能不同,无论是否愿意,它都会使用所有人的数据,而且可能非常有价值。如果大型科技公司自行创建合成数据,成本高昂且效果不佳。没有公众数据,他们无法制造出高质量的人工智能。


我们的计划适用于在美国使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只向美国人发放红利。其他国家可以创建类似机制,对在其境内使用的人工智能收取类似费用。就像美国公司在欧洲销售服务时收取增值税一样,每个国家都可独立管理人工智能政策。


请注意,这并不是为了遏制这项新兴技术的发展。生成式人工智能有许多有趣、有价值甚至具有变革性的用途。即使有费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依然便宜,并且随着技术进步,只会越来越便宜。人工智能也带来一定风险,政府可能需要制定相关政策来应对潜在损害。


我们的计划不能完全消除人工智能的负面影响,但将确保所有美国人都能分享技术带来的好处,尤其是因为他们对新技术的成功至关重要。

本文来源: 互联网 文章作者:
    下一篇

导读:“大数据杀熟是一种绝对错误的做法。”11月26日,在“2024院士(专家)赋能双流产业发展大会”现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参事、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石勇在接受封面新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