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初级保健,天津经验获世界家庭医生组织表彰

图灵汇官网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4月24日至27日,第26届世界家庭医生组织亚太区会议(WONCA APR 2025)在韩国釜山举行。约1500名来自40个国家的保健专家参会,围绕数字医疗、慢性病、老龄化等全球热点健康话题展开深度探讨。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常委郭宜鹏以《数字赋能重新定义家庭医生(Digital Empowerment Redefines Family Doctors)》为主题,分享了天津市借助构建“四朵云”数智化平台推动基层医疗转型,运用AI技术助力家庭医生开展慢病管理的实践成果。经大会科学委员会审定,该实践案例获得“前瞻性研究奖”(Promising Research Award),受到各国专家关注。

本届WONCA大会的主题是“初级保健转型;实施高价值、高质量服务”。在人口老龄化加剧和慢性病发病率上升的背景下,全球医疗保健行业加速数字化转型,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为鼓励和推广初级保健转型中的优秀成果,大会设立了“前瞻性研究奖”等奖项。此次WONCA亚太区会议共收到来自31个国家的700余篇投稿,由科学委员会进行严格评审,最终评选出优秀研究成果。世界家庭医生组织拥有118个成员组织,覆盖131个国家和地区,是国际全科医学领域的权威学术组织。

AI赋能基层医疗转型,推动价值医疗发展

初级保健是社区内个人和家庭能够普遍获得的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目标是让所有人都能享受到基本的健康照顾,注重公平、可及和经济有效。我国在深化医改过程中,持续强化基层诊疗和健康管理服务能力,推动数智化驱动的整合型服务体系建设,并实施分级诊疗促进基层首诊。天津健共体模式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据郭宜鹏介绍,天津市组建了2400多个家庭医生团队,每个团队至少由全科医生、全科护士、公共卫生医师3人组成,每个团队负责约2000人的医疗保健工作。天津市打造的“四朵云”平台(云管理、云药房、云服务、云检查),借助AI赋能家庭医生团队,拓展了团队功能。借助AI,家庭医生能够实时跟踪患者的慢病数据,通过互联网诊疗对患者的服药、饮食、锻炼等行为进行干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针对性。患者就医也更加便捷,通过线上就能享受家庭医生服务。数据显示,天津在管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合格率、血压达标率、血脂达标率均有所增长。

天津打造“四朵云”平台的创新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果,入选2020年度全国“推进医改、服务百姓健康十大新举措”。此后,天津围绕患者需求、满意度和健康产出,推动AI技术在基层诊疗和健康管理中的广泛应用,率先探索“紧密型医联体、家庭医生签约、按人头总额付费”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建立以健康结果为导向的激励机制,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价值医疗逐步落地。

探索未来医疗,AI助力基层医疗机构全流程诊疗升级

郭宜鹏在学术分享中提到,天津将继续发挥数字化优势,强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升基层慢病管理能力,为居民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一体化健康服务,深化分级诊疗。

作为全国“互联网+医疗健康”试点示范城市,天津持续探索医疗健康升级转型。2020年,天津市政府启动建设天津数字健共体,“四朵云”平台是健共体1.0建设阶段的重要成果。目前,天津正推动各区紧密型医共体向数智健共体2.0阶段升级,深化AI技术在基层医疗机构诊疗全流程的应用。

在天津数智健共体2.0阶段,天津市支持建设了全国首家人工智能总医院。该医院在健共体内承担“总技术赋能、总健康责任、总绩效统筹”任务。在技术赋能方面,人工智能总医院集成“AI医生、AI药师、AI检查、AI健管、AI智控”五大智能体,构建“医、药、检、健、管”全流程智能化服务体系,为各级医疗机构赋能。在AI技术助力下,健共体内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医保基金智能风控等能力得到提升。同时,在医保基金可控的情况下,健共体实现了较好的健康收益。参与健共体的基层医疗机构在管糖尿病患者人均医保额度有一定盈余,医保支出增幅下降,基层医疗机构门诊人次也有所增加。目前,天津市健共体已为超100万人提供多病种及糖尿病管理服务。

天津的基层医疗转型实践为未来初级保健转型积累了经验,也为全球医疗健康发展提供了参考范例。未来,围绕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目标,以区域人工智能总医院为驱动,借助智能化手段推动全民健康数据共享与智能化管理,基层医疗机构将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健康服务。(心月)

本文来源: 图灵汇 文章作者: 科技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