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2日,在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当天,百度举办了主题为“专利推动大模型应用”的活动,并发布了《百度人工智能创新与专利白皮书2025》以及“AI知识产权+”行动方案2.0。此次活动聚焦于探讨专利如何助力大模型的应用发展,加速人工智能专利的产业化进程。
活动中,百度首席技术官王海峰提到,2025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的主题是“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这是自2009年设立宣传周以来,首次以某一具体科技领域为主题。这表明,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不仅成为了国际科技竞争的关键领域,还深深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多年来,百度专注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其专利布局涵盖了从芯片到深度学习框架,再到基础模型及上层应用的全链条技术。其中,百度在深度学习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位居世界第一,而在大模型专利方面,其申请量位列世界第二、中国第一,高级别自动驾驶专利族数量同样居世界第一。
近年来,随着大模型技术的快速发展,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也不断增长。截至2024年底,百度在全球29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公开的人工智能专利申请已超过2.7万件,其中在中国的专利申请量达到2.2万件,授权量为1.2万件,连续七年在国内保持领先位置。
百度通过“技术平台+场景应用+产业生态”的模式,推动专利技术融入实体经济。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潘新胜指出,北京正致力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AI创新基地和产业高地,打造世界级的AI产业集群。通过知识产权的转化和应用,可以有效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首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市知识产权局将继续支持百度推进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的建设,探索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知识产权促进中心的工作。
目前,大模型应用正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热潮,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深刻变化。作为这场技术革命的领导者,百度正全力以赴推动大模型技术的实际应用和AI原生应用的发展。在活动期间,百度专利事务部总经理崔玲玲发布了《百度人工智能创新与专利白皮书2025》,详细介绍了百度如何利用专利技术赋能各行各业,推动人工智能从技术突破走向大规模应用,助力中国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主可控。白皮书展示了百度在AI大模型、软件框架、AI智能体、生成式搜索、智能文档、自动驾驶、智慧金融和工业等多个领域的专利领先地位。根据工信部电子知识产权中心和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于2025年3月发布的《2024生成式人工智能全栈技术专利分析报告》,百度在大模型为核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为2950件,授权量为1371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崔玲玲还提到,百度通过专利许可、知识产权作价入股等方式,为合作伙伴提供了技术支持,2024年的专利许可收入达到了数亿元。这些专利技术惠及了产业链上的众多企业,覆盖了数十个行业和超过100个应用场景。凭借前瞻性的专利布局、高效的成果转化以及持续的行业引领,百度正在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在更多行业的深度融合,百度的专利技术将持续发挥赋能作用,助力中国从“AI大国”转型为“AI强国”。
百度的专利来源于对创新实践的保护,并将其应用于广泛的工业实践中,这些创新最终的目标是一致的——让技术的价值得以体现,造福各行各业。
百度集团资深副总裁、百度科技伦理委员会主席梁志祥表示,人工智能正在引发新一轮全球技术变革,大模型和智能体的广泛应用标志着我们进入了“人工智能+”的时代。作为行业领先的科技企业,百度始终坚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积累了大量的AI原创技术,其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一直保持行业领先地位,为科技自立自强和产业升级贡献力量。产业化是专利的生命力所在。我们将继续挖掘专利的潜在价值,用自主的专利技术赋能更多的合作伙伴,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优秀的科技应当是有温度的,它能帮助云南的稻田找到丰收的方法,保护濒危物种,让视障患者重获光明……这些成就背后体现了百度AI的人文关怀。我们希望AI专利能够转化为惠及大众的技术红利,助力企业和个人应对新的挑战,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的动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福祉。
百度AI开发者大会“Create2025”将于4月25日在武汉体育中心举行,主题为“模型的世界,应用的天下(Models lead, APPs rule)”。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将在会上发表长达一小时的重要演讲。会议设置了六个以MCP(模型上下文协议)、智能体及AI编程等热门话题为核心的分会场,并为近万名国内外开发者开放了40多门AI课程。(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