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汽车技术的革新,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转型加速,电子零部件需求激增,尤其是传感器、功率半导体、电机等核心部件,它们的广泛应用促使电源管理芯片市场蓬勃发展。据IC Insights预测,至2025年,全球电源管理芯片市场规模预计将达526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8.8%。然而,当前市场仍由国际巨头主导,国外厂商占据80%以上的份额,为国产电源管理芯片企业提供巨大的替代空间。
受益于国家政策支持、国产替代趋势及资本市场的热度,近年来,众多国内芯片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电源管理芯片市场,特别是以消费电子为切入点,逐步拓展至汽车电子、可穿戴设备、智能家电等领域。尤其在汽车电源管理芯片领域,国产厂商正逐步缩小与国际大厂的差距,实现技术突破。
本土企业崛起:聚焦汽车电源管理芯片
电源管理芯片作为电子设备不可或缺的核心组件,其功能多样,涵盖AC/DC转换器、DC/DC转换器、充电管理芯片等,广泛应用于从手机到空间站的各类产品中。其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广泛的应用场景,使得电源管理芯片成为模拟芯片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巨大商业潜力。
市场增长与机遇
得益于应用场景的广泛性,以及下游持续产生的需求,电源管理芯片市场持续增长。尽管全球半导体行业处于周期性调整阶段,但电源管理芯片市场,特别是在中国,依然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Gartner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电源芯片市场规模约为130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增长至200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15.4%。TMR的预测则显示,全球电源管理芯片市场到2026年将达到56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10.7%。
国产厂商发展与挑战
在国内市场,电源管理芯片的主要终端应用仍集中在消费类电子产品,国产厂商多集中于此。然而,随着汽车电子、可穿戴设备、智能家电等领域的快速增长,国产厂商在这些市场中的身影相对较少,尤其是车载电源管理芯片市场,此前鲜有国内企业涉足。
面对国内外的技术差距和高客户导入门槛,国产厂商需要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优化产品布局,以适应市场需求。以纳芯微为例,这家专注于汽车电源管理芯片的企业,通过聚焦汽车领域,实现技术突破,成功打入车规级市场。纳芯微在2023年投入大量研发资金,研发投入金额增长至52,161.44万元,占营收比重高达39.79%,展现出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市场决心。
纳芯微的成功之道
纳芯微的成功在于其专注汽车领域的战略定位,将几乎90%的研发资源投入到汽车电源管理芯片的开发中。这一策略使得纳芯微在车规级市场取得了显著竞争优势,特别是在车规栅极驱动领域,其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了10%-15%左右,远超其他国内竞争对手。纳芯微所推出的各类电源管理产品,如栅极驱动、供电电源、LED驱动、电机驱动和功率路径保护产品,均通过了AEC-Q100的车规芯片认证,满足了严格的车规标准,实现了稳定量产和客户导入。
过去,国内芯片企业在汽车芯片市场主要采取跟随策略,但在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价格战时,国产企业往往处于被动状态。而纳芯微等企业通过聚焦应用创新、深度协同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发展路径。未来,随着国产芯片厂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优化产品结构,国产电源管理芯片将在全球市场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为汽车、消费电子等产业的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