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人工智能(AI)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至各行各业,引发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本文旨在探讨AI技术如何重塑行业格局,以及在这一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近日,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与度小满携手举办的“度小满大模型公开课”邀请了复旦大学教授、上海市数据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肖仰华,就AI技术的最新进展和未来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肖教授指出,AI的未来应用需坚持有选择性的实践路径,即“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为AI技术的普及与深化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肖教授强调,AI技术在提升人类认知能力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相较于人类有限的决策考量能力,AI能够在数以百万计的决策变量下高效决策,感知维度更为丰富多元,感知范围远超人类。未来,机器的认知能力有望接近甚至超越当前人类对世界的简化认知,揭示复杂世界的本质。
肖教授进一步指出,大规模生成式语言模型,如GPT-4,模拟了人类思维的核心能力,具备了在形式上超越人类思维的潜力。这些模型通过学习海量数据,掌握了跨领域的知识,显著提升了在非专业领域内的表现,显示出其在知识跨界的巨大优势。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持续发展,其对就业市场的影响日益显著。肖教授预测,AI技术将在常规性、重复性、文案型工作、信息处理型工作及低技能需求岗位上产生较大影响,而专业性强、需要深度思考与身心协调的工作岗位相对稳定。例如,窗口服务工作等追求标准化、规范化的岗位,易被AI解决方案取代。
肖教授认为,大模型作为核心基础设施,具有广泛赋能千行百业的能力。不同行业的应用场景不仅促进了模型的迭代升级,还推动了AI技术的深入发展。在AI技术的不断推进中,同时也暴露了一些潜在风险,包括隐私保护、偏见歧视和安全问题等,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在通用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的创新能力仍然是AI难以企及的。肖教授提出,AI技术通过生成任务,而人类则负责提供指导、提出问题和进行评估,这一过程是实现创新的关键。他强调,人的核心价值在于驾驭和应用AI的能力,这是人类在人机共生时代的重要优势。
面对AI技术的快速发展,肖教授呼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AI技术带来的机遇,也要警惕其可能带来的风险与挑战。在AI应用的道路上,平衡创新与伦理责任,确保技术发展惠及全人类,是当下及未来的重要课题。
“度小满大模型公开课”作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与度小满的合作项目,旨在普及AI技术知识,促进各界对AI发展趋势的理解与把握。随着AI技术的日益成熟与普及,其在推动各行各业发展的过程中将继续发挥关键作用,同时也需要社会各界共同探索其合理应用之道,确保技术进步与社会福祉的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