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吉野彰:2050年将是新能源汽车“改头换面”的关键节点

图灵汇官网

近期,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旭化成荣誉特别研究员吉野彰在上海接受访谈,展望了锂离子电池与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图景。

自1981年起,吉野彰致力于导电聚合物聚乙炔的研究,并于1983年成功制造了首个可充电锂离子电池原型。1985年,他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最终去除了金属锂,奠定了锂离子二次电池(LIB)的基础理论。自此,世界首块现代锂离子电池问世,这项技术自1990年代初进入市场以来,彻底重塑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在访谈中,吉野彰预测,到2050年,人类社会将迈向可持续发展与碳中和的目标。他指出,虽然实现这一目标充满挑战,但对年轻一代科研工作者而言,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他鼓励大家抓住机会,充分利用潜力。

他认为,2050年将是全球新能源汽车转型的关键节点。吉野彰强调,随着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电动汽车的融合,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将逐渐成为行业主流。未来,锂离子电池的研发将不仅关注提升能量密度与耐用性,还应加强回收利用的研究。

企业在新技术与新产品的研发投入上应持持续性投入的态度,这是吉野彰在访谈中反复强调的观点。以旭化成为例,这家成立于1922年、现已成为全球收入超186亿美元、利润高达9.38亿美元的跨国企业,长期以来一直为全球各行业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旭化成中国总代表近藤修司在访谈中提到,尽管研发过程充满了高失败率,但从中获取的经验教训对于研发人员的成长至关重要,它体现了旭化成不断挑战、不断创新的精神。近藤修司进一步强调,企业应持续投入于新技术与新产品的研发。

在华业务方面,旭化成自1988年进入中国市场,现已在华设立20余家法人公司,拥有约2000名员工,业务覆盖环境解决方案(离子交换膜、锂电池隔膜等)、移动与产业(工程塑料、汽车内饰材料等)、生活革新(纺织品、电子材料与元件等)以及健康(透析器、除病毒过滤器等)等领域。

面对中国的“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旭化成积极响应,不仅将科研成果引入中国,为消费者提供实用便捷的产品,还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中,旭化成与合作伙伴共同推动技术创新,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旨在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和整个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近藤修司透露,未来,旭化成将继续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向中国市场提供高附加值材料,同时加强在汽车内饰材料、电子元件、工程塑料等领域的市场竞争力,探索产品的新应用,以促进业务增长,力求实现公司业绩的全面复苏。

本文来源: 图灵汇 文章作者: 周小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