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款人形机器人在互联网上受到广泛关注。视频展示了该机器人在厨房与用户流畅交流,依据个人偏好选择食材,烹饪美食;在工厂则承担扫码包装、物流搬运、沾锡等繁重任务,全面覆盖脏、累、险工作,仿佛科幻电影场景在现实中再现。
这款被称为“上厨房,进工厂”的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由乐聚机器人研发,于华为开发者大会(HDC2024)上亮相。华为常务董事、华为云CEO张平安在大会上,不仅介绍了这款搭载盘古具身智能大模型的机器人在工业、家庭场景中展现出的广泛应用潜力,还亲自与机器人进行了物体识别、问答、击掌等互动演示,吸引了市场的高度关注。
“盘古具身智能大模型”加持,“夸父人形机器人”性能显著提升
在此次HDC大会上展出的机器人,是华为云与乐聚机器人合作的最新成果,通过盘古具身智能大模型的应用,人形机器人的智能化、泛化能力实现了显著增强。目前,该机器人已能在小样本学习下实现多场景下的泛化操作,特别是在工业、家庭环境中进行了测试,标志着人形机器人泛化能力的提升取得了重要进展。
自2024年3月华为云与乐聚机器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双方围绕“盘古具身智能大模型+人形机器人”技术路线展开了深入探讨。通过在家庭、工业等场景中寻找应用实例,双方开展了一系列集智攻关。目前,他们已经打通了人形机器人数据收集、云端训练、部署推理的工作流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品开发工具链。
进入新发展阶段,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
尽管工业机器人技术已相当成熟,但在柔性生产和泛化性方面仍有待改进。人形机器人以其在工业制造、商业服务、家庭养老等领域的智能应用,展现了独特的“通用+智能”价值,这与传统工业机器人有着本质区别。
华为云与乐聚合作,聚焦“盘古具身智能大模型+人形机器人”,在特种、制造业、家庭典型场景下提升机器人的泛化能力。通过市场调研、测试开发和场景验证,双方共同探索了人形机器人向通用场景发展的可能性。
在特种、制造场景下,华为云与乐聚团队深入一线调研,发现亨通线缆车间存在招工难、非标自动化难、危险场景安全等问题。通过技术分析,定义了产品形态、任务指标和实施计划,选择了扫码包装、物流搬运、沾锡等典型任务进行验证。
在家庭场景中,双方选取了炒菜、清扫等日常生活任务,结合智能家居设备完成任务。以自动炒菜为例,盘古具身智能大模型为机器人和自动炒菜机提供集成大脑,机器人具备多模态交互、多场景泛化的能力,实现了从理解指令、规划任务到执行操作的全流程自动化。
乐聚机器人副总裁柯真东表示:“通过‘大模型+人形机器人’的整合,机器人获得了自然语言理解和多模态交互、多场景泛化的技能,这是以前难以想象的。这次与华为云在工业、家庭场景的探索,对人形机器人应用于实际场景具有重大意义。”
万亿市场机遇,人形机器人激发新活力
面对传统产业招工难、就业难的挑战,以及人口老龄化、出生率下降的社会问题,人形机器人被视为推动经济转型的新动力。2023年,工信部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并强调拓展应用场景,加快在特种领域、制造业、民生及重点行业的应用推广。
比亚迪2022年年报显示,公司员工中约78%为生产工人。若按10%比例替换为人形机器人,每台机器人的成本约为20万元,仅比亚迪一家企业就能带来88亿元的市场规模。马斯克在特斯拉2024股东大会上预测,未来人形机器人与人类的比例可达1:1,总量可能达到100-200亿台,其中擎天柱项目可能带来20万亿美元的市值。
市场需求、政策支持、资本注入,推动人形机器人行业快速发展。然而,人形机器人能否真正实现大规模应用,关键在于能否在实际场景中创造价值。乐聚机器人正在加速产业化落地,夸父人形机器人已在高校、交通、展厅、家庭等领域试用,与华为云合作的尝试预示着人形机器人未来将在更多场景下完成多种任务。
乐聚机器人将与“人形机器人+”生态伙伴合作,攻克关键技术,创新产品,实现“像家电一样实惠,像博士一样智慧”的人形机器人目标。通过建立行业标准解决方案,推动人形机器人通用化,使其服务于各行各业,促进人类生活生产便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