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称保时捷三家中国经销商联合抗议,要求对亏损卖车提供补贴

图灵汇官网

保时捷经销商集体抗争,聚焦亏损与销售策略争议

背景与现状

近期,保时捷中国经销商大会上的争议引发了广泛关注。今年初,包括新丰泰、百得利以及美东集团在内的三家保时捷中国经销商对销售任务产生异议,他们认为在新车销售过程中遭遇亏损,并要求保时捷中国对其予以补偿,然而这一诉求至今未得到妥善解决。

市场挑战与应对策略

美东集团提出的要求补贴至新车1个点毛利的诉求,反映出当前市场环境下,保时捷面临的新车销售困境。与此同时,依赖于汽车流通协会的支持,百得利等其他经销商亦提出了类似诉求,要求获得4个点毛利的补贴。然而,尽管这些抗议活动的参与者并非保时捷在华的核心经销商群体,保时捷中国对此类诉求并未给予及时响应。

内部矛盾与行业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车Fans创始人孙少军所披露的信息进一步揭示了保时捷内部的复杂局面。今年,保时捷销量出现显著下滑,尤其是纯电动车销量表现不佳,导致市场价格波动,经销商面临亏损压力。为了完成销售任务,保时捷中国选择了压库策略,但这一做法加剧了与经销商之间的矛盾。豪华车市场的特性使得这种压库行为的代价更为高昂,直接影响到了4S店的运营状况。目前,4S店与总部之间的矛盾已经升级,经销商通过停止进车的手段公开向德国总部施压,要求更换高管及提供补贴,双方的冲突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市场表现与全球趋势

保时捷官方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3月期间,保时捷在全球范围内累计交付车辆共计77,640辆,相较于去年同期下降了4%。在欧洲市场之外,中国市场和北美市场的情况尤为严峻。在中国市场,保时捷一季度交付量仅为16,340辆,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了24%;北美市场的交付量则为15,087辆,同比减少了23%。这一系列数据凸显了保时捷在全球市场面临的挑战,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和特定地区的销售策略调整需求。

结语

面对经销商的集体抗议与市场环境的变化,保时捷需要重新审视其销售策略与经销商支持体系,以应对当前的市场挑战。如何平衡市场需求与经销商利益,以及如何优化产品结构以适应新兴市场趋势,将是保时捷未来发展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文来源: IT之家 文章作者: 匙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