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降价97%,百度免费 大模型价格战打得比“618”还猛

图灵汇官网

电商年中大促与大模型价格战的激荡

大型电商与科技公司的动态

随着“618”电商年中大促的启动,各大电商平台正紧锣密鼓地准备战报,而一场更为激烈的较量——大模型价格战——已悄然拉开帷幕。在这场竞争中,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云率先推出了重磅举措,将通义千问的主力模型Qwen-Long的API输入价格下调至0.0005元/千Tokens,较之前的0.02元/千Tokens大幅下降了97%,相当于GPT-4价格的约1/400。

价格战的序幕

紧随其后,字节跳动发布了豆包大模型,并宣布豆包通用模型pro-32k版的推理输入价格为0.0008元/千Tokens,将大模型价格带入了“厘时代”。然而,阿里云的通义千问主力模型价格进一步下探,使得其价格低于豆包大模型。

价格对比与价值分析

按照新价格计算,1元能购买到豆包主力模型的125万Tokens,相当于拥有3本《三国演义》的内容量;而同样的1元则能获得通义千问主力模型的200万Tokens,相当于5本《新华字典》的规模。这一价格差异凸显了大模型在知识存储与服务提供上的巨大潜力。

百度的加入与免费策略

百度则在同一天宣布,其旗下两款大模型ERNIE Speed与ERNIE Lite将免费提供,这两款轻量级大模型是于今年3月推出的,相较于通用大模型,它们在推理成本上具有优势。

腾讯的立场与行业趋势

腾讯云副总裁、腾讯云智能负责人吴运声在接受采访时并未明确表态是否参与价格战,而是强调了腾讯更注重提升大模型能力,致力于为行业提供性价比俱佳的产品。当前,行业整体呈现出从技术竞争转向价格竞争的趋势,大模型价格的下调已成为普遍现象。

技术优化与成本降低

降价的背后是大模型在结构、训练等方面的持续优化,这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还反映在成本的显著降低。例如,百度文心大模型的推理性能实现了105倍的增长,而推理成本却降至原来的1%。

推动商业化与应用场景落地

面对大模型作为高投入、低产出的行业现状,厂商为何仍选择打价格战?答案在于加速商业化落地。应用场景的落地成为了竞争的核心,大模型定价的持续走低有望促进其更快的商业化进程。

商业化的关键要素

技术突破带来的商业化机会将是跨越式的增长。AI的实用性取决于推理成本的降低和工程性能的极致优化,这些都是推动商业化突破的关键因素。据海通证券预测,2024年有望成为国产AI大模型全面商业落地的元年,先进的AI大模型能力将转化为落地实际场景的产品应用,进而带动AI大模型在金融、教育、法律、医疗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行业展望与投资趋势

随着国产AI大模型的持续升级,AI投资模式将从映射和跟随转变为引领,AI2B与AI2C的需求天花板有望全面打开。在这个过程中,AI的投资策略将更加聚焦于技术创新与应用落地,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本文来源: 图灵汇 文章作者: 茂轩说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