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金沙江创投的管理合伙人朱啸虎在接受采访时提到正在逐步退出人形机器人相关项目,这一表态再次引发外界热议。在3月31日的中关村论坛上,他在一场关于AI未来的讨论中发表讲话。主持人试图引导他谈论人形机器人是否存在泡沫的问题,然而整场演讲中,他并未提及这一话题。
尽管演讲时间不足20分钟,但朱啸虎依然保持着一贯快速的语速,分享了大量观点。他重点介绍了AI的实际应用,表示这是当前他最为关注且充满热情的领域。他提到,过去半年里,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有许多专注于AI应用的初创企业在迅速成长。这些企业的周收入增长率超过了10%,而月收入增长率则达到了20%以上。通常,这样的团队规模较小,大约十几个人,却能在一年内实现千万美元级别的收入。在他看来,这样的增速堪比早期互联网行业的高速发展时期。
朱啸虎将此形容为AI应用进入了类似iPhone3的关键阶段。这些企业大多聚焦于特定场景下的AI解决方案,如客户服务、销售支持、会议记录生成、营销文案撰写以及语言教学等。
部分投资者认为,这类针对细分市场的AI应用缺乏足够的竞争力,因此不太愿意投入资金。对此,朱啸虎持不同意见,他认为这种情况与早期移动互联网时代类似,当时很多人低估了像滴滴、饿了么这样的平台价值。他强调,真正的AI应用公司并不需要依赖所谓的技术壁垒,因为真正的护城河在于能否承担艰苦的工作,并完成大型科技公司不愿涉足的任务。
举例来说,有一家以文生图为核心业务的企业,虽然其AI技术来源于开源模型,但它的优势在于强大的图片编辑功能,主要服务对象是专业设计师群体,月活跃用户已突破500万,而中国设计师总数约为2000万。即便采取较为保守的定价策略,该公司仍实现了快速增长。
还有一个案例是一家由中国人在美国创立的AI硬件企业。他们的设备小巧便携,类似于一张电子名片,只需贴在手机背面即可自动记录电话会议内容并形成摘要。去年,这家公司的年收入超过了7000万美元,如今每月收入已超1000万美元,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目前,他们计划在美国上市。
朱啸虎相信,AI应用领域蕴含着巨大的机遇。他鼓励创业者不仅要注重技术创新,还要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同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他建议中国的AI创业团队先在国内完善技术和团队建设,随后尽快进入国际市场。他观察到,目前在中国团队较少涉足的地区,例如日本、东南亚和中东,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放眼全球,只有中美两国的团队具备较强的AI落地实践能力,其中不少成功的美国AI项目背后都有中国技术人员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