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中国信息通信大会暨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在成都举行。此次大会以“科技引领创新,产业共建未来”为主题,旨在打造中国通信领域的重要学术盛会,聚焦前沿技术,促进学术交流,推动产业合作,为信息通信行业注入新的动力。
在大会期间举办的6G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平发表了演讲。他提到,与5G相比,6G增加了感知通信一体化、AI通信一体化和泛在连接三大应用场景,这不仅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伴随着新的挑战。首先,通信性能显著提升,但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新问题。其次,多要素融合,尤其是通信与AI的结合,是当前面临的重大难题。再者,业务和能力的按需供给与刚性系统设计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最后,空天地一体化全域覆盖也是6G面临的重要课题。
未来通信系统通过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开启了智能社会的大门,产生了海量且复杂的用户数据和场景数据。AI的非线性映射能力能够揭示数据的本质规律,实现更高效的数据压缩,从而增强通信系统中各层级数据的分析与预测能力。
然而,传统的通用AI方法在设计通信系统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单纯依赖增加容量的方式已无法满足需求。
对此,张平认为,语义信息论是突破这一瓶颈的有效途径。语义信息是实现通信与AI融合的关键。借助语义信息,通信系统可以实现“最后一公里”的目标,推动无线AI和具身智能等应用的发展。
此外,语义通信也被视为未来通信的“转折点技术”。基于同义映射,语义通信能大幅提高通信系统的频谱效率。在S接近2的情况下,语义通信可以使6G单天线的频谱效率达到4G以下的水平。
张平还指出,语义通信的关键技术已成为6G标准化组织关注的重点。为此,成立了IMT-2030语义通信任务组,成员包括超过30家机构,共同致力于面向6G的国际标准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