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平:语义通信是未来通信的“拐点技术”

图灵汇官网

2024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2024中国信息通信大会暨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在成都成功举办。本次大会以“科技领航创新,产业共筑未来”为主题,致力于打造中国通信领域的重要学术活动,聚焦前沿技术、促进学术交流、推动产业合作,为信息通信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在大会期间举办的6G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平发表了演讲。他提到,与5G相比,6G增加了感知通信一体化、AI通信一体化和泛在连接三大应用场景,这带来了新的挑战。首先,通信性能显著提升,但可持续发展面临考验;其次,多要素融合特别是通信与AI的结合是关键难题;再次,按需服务的需求与刚性系统设计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最后,空天地一体化全域覆盖也是重要课题。

未来通信系统将通过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开启智能社会的新篇章,产生大量复杂的数据和场景。AI的非线性映射能力能够挖掘数据的本质规律,实现高效的数据压缩,从而增强通信系统的分析与预测能力。然而,传统的通用AI方法在设计通信系统时存在局限性,单纯增加容量的方法已难以持续。

对此,张平认为,语义信息论是突破瓶颈的有效途径,语义信息是解决通信与AI融合的关键。借助语义信息,通信系统能够更好地融合AI,实现“最后一公里”的目标,推动无线AI和具身智能等应用的发展。

此外,语义通信也被视为未来通信的“拐点技术”。通过同义映射,语义通信能大幅提高通信系统的频谱效率。在特定条件下,语义通信可以使6G单天线的频谱效率达到4G以下。

语义信息论表明,平均同义区间长度S受编译码神经网络模型的规模、算力水平、同义码字构造以及同义区间映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研究如何获得更高的S值将成为实现更高频谱效率的重要方向。

张平还提到,语义通信关键技术已成为6G标准化组织关注的候选技术之一,推动成立了IMT-2030语义通信任务组,已有超过30家机构参与,共同推进面向6G的国际标准化工作。

本文来源: 互联网 文章作者: 机器之心Synced
    下一篇

导读:《科创板日报》12月5日讯(编辑 宋子乔) 前有“AI教母”李飞飞,后有谷歌DeepMind,大模型的热度还在,大世界模型又成为焦点。继李飞飞旗下企业World Labs展示一图生成3D世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