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至26日,以“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发展”为主题的2024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在河北石家庄举行。360集团创始人周鸿受邀出席,并在大会期间为河北省多地政企领导及京津冀地区高校学生举办了一场题为“拥抱大模型 打造新质生产力”的专题讲座。
此次讲座围绕大模型的真实智能性、其对工业革命的影响以及政府和企业如何拥抱大模型的方法论进行了深入探讨。讲座内容涵盖大模型的工作机制、未来发展趋势及专业化大模型的应用实例。
周鸿表示:“那些尚未认识到AI重要性的人们正在错失机遇,因为AI已经悄然改变了世界。”他指出,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都授予了AI领域的专家,这表明AI正在推动科学的进步。“AI For Science”将成为基础科学的重要变革力量。
针对大模型是否具备真正智能性的争议,周鸿认为大模型确实是真正的AI,通过大量数据输入,大模型能够理解语言并掌握人类的知识体系。他通过演示360 AI搜索系统对多个具有误导性的问题给出了精准回答的例子,证明了大模型能真正理解人类意图。此外,他还展示了大模型在视觉理解和视频生成方面的应用,说明这些模型通过海量数据训练能够理解物理世界的规律。
周鸿认为,AI技术进步的关键在于逻辑推理能力的提升。例如,OpenAI的O1大模型采用了链式思维技术,增强了模型的“慢思考”能力,使其在多项任务中超越人类。360则通过Agent框架实现了类似的“慢思考”,通过任务分解和多步推理显著提升了复杂问题的解决效率。
关于AI如何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周鸿强调,AI是关键的技术支柱,将引领新一轮工业革命。面对全球大模型的竞争,中国需要在三个方面取得胜利:通用大模型竞争、大模型安全问题和应用场景拓展。他建议将开发超级通用大模型视为国家战略,并提出了“以模制模”和安全、向善、可信、可控的原则来保障大模型的安全性。对于应用场景的拓展,周鸿主张将大模型应用于日常生活,使之成为普及的技术,而非高高在上的存在。他认为,通用大模型难以满足政府和企业的专业需求,因此应该专注于开发专业化的大模型,降低应用门槛。
周鸿还提出,大模型不应被视为独立的产品,而是需要结合具体应用场景才能发挥其价值。通过细分场景并优化业务流程,可以训练出适合特定需求的专业模型。(资讯)